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 诗歌: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按音律可分为两类:一是古体诗;二是近体诗。 (1)古体诗 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古体诗的特点是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搜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宋元以后,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有时亦称乐府。 (2)近体诗 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 绝句 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 律诗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 ①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 ②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③有特定的对仗要求。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④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而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 词:起源于唐,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又称为“曲”或“曲子词”等。又称“长短句”“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有李煜、晏殊、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有苏轼、辛弃疾等。 曲:元代盛行的新文学形式,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 歌行体:我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由汉魏六朝乐府诗发展而来,篇幅可长可短;句式灵活,多为七言,有些以七言为主,穿插三、五、九言。其形式较自由,大抵模拟乐府诗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相似。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形式短小、语言简洁,内容多含颂扬、警诫之意。 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赠序,即临别赠言,内容多是对所赠之人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古代不同时期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主要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核舟记》等。 赋: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