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9212

《城市化》同步练习

日期:2025-10-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2883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城市化,同步,练习
  • cover
《城市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2000年与2007年两条曲线比较,2007年地价不管是在哪个范围内都比2000年要高,从远郊区地价来看,2007年城市范围比2000年规模扩大了。近郊区出现的峰值所在地地价水平高说明该地可能为高新技术开发区或大学城,蔬菜基地一般地价不高,美术馆一般不建设在这一位置。 答案:1.C 2.B 图中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①图中甲地价变化的原因和②图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4.②图反映了该市(  )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①图中甲地出现地价次高峰,说明甲地位于城市环路与主干道路交会处,因交通通达度提高,地价升高。②图中城市用地规模在城乡过渡带快速增长,是郊区城市化的表现,属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答案:3.A 4.C 右图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据图回答5~6题。 5.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来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解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相比,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因此,城市化速度也最快。 答案:5.B 6.A 下图反映的是发达国家某大城市居住空间的演变过程,分析回答7~8题。 7.城市居民向郊区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市中心地价昂贵,环境恶化 ②城市工业区,金融中心向郊区迁移 ③低收入人群集中于市中心,社会关系紧张 ④现代交通不断发展,交通通达度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城市居民进一步向郊区迁移密切相关的事物有(  ) ①城乡差别不断减小,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实现同化 ②城市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向郊区迁移 ③城市化进程的倒退 ④郊区三大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对农村人口进城的“推力” ⑤郊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A.②③④⑤ B.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城市中心区人口、工业、交通越来越密集,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出现了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向外迁移的趋势,尤其是收入水平高、拥有私人汽车的人们,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在城市外围的高速公路沿线,逐渐出现等级较高的住宅区。相反,低收入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的迹象。郊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使郊区能够产生对工业、商贸、金融服务等第二、三产业的吸引力,实现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郊区化阶段。 答案:7.D 8.B    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9~10题。 9.依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