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9218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日期:2024-12-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4680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
  • cover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内容 唱歌《依马呀吉松》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 演奏《四季调》 唱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二、教材分析 1.《依马呀吉松》是流行在四川巴塘一带的堆谐曲。堆谐是代表性的藏族舞, 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舞步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 舞”。 2.《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流 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花儿” 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长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 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 “长调子”之一。 3.《新疆舞曲第二号》是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 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的钢琴曲。他是我国作曲家、钢琴家,作品有钢琴曲儿 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新疆舞曲第一号》等,管弦乐作品有《长征交响曲》等。 4.《四季调》是我国青海民歌,是一首传统的情歌。以春、夏、秋、冬四季 盛开什么花为起句,表达了少女的情意。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包含三个乐句。第 一、第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上句结尾上扬,以羽调式的主音为落音;下句句末 下行,落在下方的主音上,互相呼应。第三乐句取材于第二乐句,在结构中起补 充的作用。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律动感,具有“花儿”的风格。 5.《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一首具有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 种题材类别,是人们从事劳动时演唱的歌曲,节奏感强,便于演唱。歌曲为羽调 式,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组成,歌词与旋律 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结合方法,节奏感强,唱起来流畅上口。 6.《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马洪业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 1976 年 12 月。作曲家用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粉碎“四人帮” 这一特大喜讯从北京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 烈庆祝时的情景。乐曲由引子、六个具有舞曲风格的乐段 (其中,最后一个乐段 再现第一个乐段) 和尾声构成。 三、单元学习目标 1.热爱祖国,关注西部,初步了解西部有代表性的音乐及相关文化。 2.继续提高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 3.培养视谱演唱歌谱的能力。 四、单元作业目标 ( 一) 唱歌课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能够唱准 音和节奏。演唱《依马呀吉松》的时候能边唱边做一些藏族舞蹈堆谐的简单动作。 在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时候要以情带声,唱出对三峡赤诚的爱。 (二) 欣赏课 熟悉《上去高山望平川》、《北京喜讯到边寨》、《新疆舞曲第二号》的基本曲 调,能哼出主旋律。了解这三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表现内容,以及作曲家的 生平简介。了解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山歌“花儿”。了解我国西南地 区少数民族的音乐,知道《北京喜讯到边寨》取材于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 五、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本单元介绍了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引导学生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的风土人 情,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特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出, 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主,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 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从而使 他们对以后的学习更有信心。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业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一) 教师布置作业首先要建立在学生情感认可的基础上。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的关注点往往放在实际的效果上,往往忽略了学生是 否喜欢,是否乐于接受,作业亦是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