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59562

四、空气占据空间吗 11ppt

日期:2024-06-2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21354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空气,占据,空间,11ppt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第四单元第六课《水和空气》 教学准备: 1、学具: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2、教具:两个杯子(一个装满石子,一个空的)、纸巾、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能了解空气占据空间。 2、过程与方法:能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上《水和空气》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科学教育的整体目标得以落实。导入--由水、石子占据空间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通过自主实验--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拓展应用--利用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来灌满瓶子,以及进行吹气球比赛。在整个过程中,教材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实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科学的实验方法是保证科学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点,整个教学活动是失败的,后面的推测活动就无法展开,因此它们是进行推测的依据。这一过程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这为学生后面的推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知道所有的物质都占据空间,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意图 1、创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物质条件基础。科学教育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改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不能凭空产生,必须在学生解决感兴趣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本课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适当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丰富材料的是十分重要。 2、把真实的探究活动过程带入课堂。《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根据学生对《乌鸦喝水》的故事已经有所了解,用童话引出,可以让学生更意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能将水挤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这事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进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提出这个问题以后,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验验证,得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3、领略和把握课堂层次,保证课堂的结构性。具有强烈的结构性是本课的最大特点之一,课堂中的每一个活动和设计都是为满足"思维发展"这一主题而设置和存在的。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时要充分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随时精心观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活动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活动环节的层次性,推进学生思维向前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为老师倒一杯水,教师出示两个相同的杯子,一个装满石子,一个空的。让学生选一个来倒水,并说说理由。 意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实际感知抽象的空间概念,此外进一步感悟空杯子还有空间,所以可以用来倒水,也是为了对了解空气占据空间作好铺垫。 2、师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先由学生来讲这个故事,然后老师再来试一试,从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意图: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的,学生联想乌鸦喝水这一个故事,从而拉近学生与问题的联系,从而假想就由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