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95993

4.1.2 探究自然条件对居住地的影响 课件(共66张PPT)地理晋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877448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1.2,PPT,七年级,2024,教版,地理
  • cover
(课件网) 主题四 寻找地球上的居住地 探究自然条件对居住地的影响 第二课时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十分广阔,但并非所有地方都适宜人类居住。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寻找更加适宜的居住地。今天,地球表面有些地方人口稠密,有些地方人烟稀少;有些是城镇,有些是乡村。这种状况 是怎样形成的?人们选择居住地时会考虑哪些条件?怎样描述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居住环境。 意大利佛罗伦萨全景 主题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说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说明气候、水源、地形、海洋等自然要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城乡等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和文化景观特点,领略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 人们是如何 选择居住地的? 主题内容 主题内容 1.探究自然条件对居住地的影响 2.描述居住地气候特点 3.描绘居住地文化景观 核心素养 分析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学习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理解不同区域因自然条件差异而导致的人口密度变化,进而认识到人类活动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 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居住地的选择影响:气温、降水、水源、地形等自然条件直接影响人类居住地的选择,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应当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人地协调观 认识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和大陆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而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部等地区人口集中,这种认知有助于学生对全球不同区域的人口分布形成直观认识。 分析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差异:气温、降水等自然条件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对人类居住地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这些差异,从而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 区域认知 综合分析自然条件与居住地选择的关系:学生需要综合考虑气温、降水、水源、地形等多种自然条件对居住地选择的影响,这种综合分析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如为何某些地区成为人口稠密区,哪些条件适合人类居住等,这种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也是综合思维的重要体现。 综合思维 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如使用地球仪探究气温变化)和案例分析(如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和自然条件),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外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当地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地理实践力 世界人口 01 影响居住地的自然因素 02 Contents 目 录 影响居住地的自然因素 Part 02 气温 地形 降水 水源 海洋 地球表面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有限。气温、降水、水源、地形、海洋是人类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气温 概念 气温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气温的数值常用温度表来测量,单位是°C,读作“摄氏度”。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通常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来表示。 气温的观测 现代气温观测已经由温度传感器替代了温度表,温度传感器可即时获得气温数据。 气温的时间变化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是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前者是指气温的日变化,后者是指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午后2时左右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值的差。它的大小反映一个地区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2 4 6 8 10 12 14 16 1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