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5964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石壕吏》课堂实录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214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 cover
《石壕吏》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 程东文 师: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第一环节:“诗史” 【教师以“画外音”语调朗读投影中的课题及以下的“背景说明”】 《石壕吏》,杜甫。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末,唐军在 安史之乱平叛的一度优势后,于邺城大败,形式逆转,郭子仪退守河阳,四处抓丁扩军,在河阳附近的石壕村,诗人在薄暮时分走进了一户人家——— (教师此时伸手向学生示意,学生会意,齐声朗读课文。朗读比较流畅,声音宏亮。) 师:读得很流畅,但是我很难想象,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指着投影内容),诗人会用你这种方式来读。 【教师范读课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学生热烈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不是给我的,给谁的? 生:杜甫。 师:杜甫,诗歌史上称他为什么? 生:诗圣。 师: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是由于他的诗歌被人称为什么? 生:诗史。 师:(投影)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也就是说他之所以成为诗史他的特点是——— 生:善陈时事 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尤其是善于记历史的事实。———课代表是哪位? (历史课代表站起来) 师:请问:要记载一件历史,要从哪些方面来写? 历史课代表: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事情发生的经过、原因 师:很好,很合格的历史课代表!如果她不讲这 个背景,我就把她当语文课代表用了,(生笑,)因为那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那么这首诗的历史事实是什么。按照刚才那位同学讲的,你看能不能把这些要素都找出来? 生:唐肃宗乾元元年冬末,公元七五八年,一个冬末的傍晚,这是背景和时间。 师:好,我们就看着这首诗,把它讲的一件历史事实叙述出来,可以小声跟你的同位交流一下。 【学生前后同位讨论组之间小声交流。】 师:好,假设,我们现在要写《大唐平乱史》, 我需要记载一件具体的史实。目前就只给你这首诗,现在是千载之后,让你来写,这是记载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学先说? 生:首先,时间大约是在公元 七五八年,是安史之乱前后,然后,地点是在河南的石壕村,人物是诗人和老翁、老妇一家,另外,背景是唐军因为内部矛盾,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崩溃,四处抽丁,事情的开始是有吏一来,这个村里面他们一家人,经过是老妇人讲述他们全家所有的壮年男子都上了前线,家里已经非常的穷苦,结果是到了第二天天亮的时候,老妇人已经跟着抓人的人走掉了。 师:嗯,这个历史事实叙述得很清楚,在一 个有三男当兵,二人战死的家庭里,差役最后带走了一个老妇人回去充军,诗人目睹了这么一个事实。那么好,老师给大家补充一点历史事实,就是杜甫写诗有个习惯,就是在诗的后面会有年代记录,也就是这个年代是当时他自己记录下来的,这也就是诗史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这首诗课本上没有,但在杜甫的集子里是有时间记录的。 这位同学刚才讲的是整个事实,实际上 我们在概括了历史事实之后,还有人想从这首诗里面了解一下当时安史之乱战争的一些情况,你还能读出哪些信息?我是说比较细一点的信息,比方某个词句里面看出了什么?请以“我从 句诗里面,看出了当时的什么”的句式来说。 生1:我从“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句看出当时非常苛刻的征兵,已经导致整个国家十室九空,家庭破碎。 生2:我从“出入无完裙”看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师:非常敏锐,“出入无完裙”,岂有女子不爱容妆,但是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穿不出来了。 生3:我从“二男新战死”一句中看出,当时的战争是十分惨烈的。 师:非常惨烈。我们按照她家三个人计算,这个死亡率是多少? 生:百分之六十六。 师:而且还有一个人我们不知道怎么样了,“存者且偷生”的“且”字怎么讲? 生4:我们从这个“且”字中还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