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96906

6.1 气象灾害(第1课时)同步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5-04-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226003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气象灾害,1课时,同步,课件,3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2019 新课标人教版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1节 气象灾害(第1课时) 地球的宇宙环境 1.了解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 2.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地区并分析形成原因 3.结合实例,分析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04 寒潮灾害 目录 01 洪涝灾害 02 干旱灾害 03 台风灾害 情境导入 今年以来,我国洪涝灾害偏多、偏重。入汛以来,有21个省区市524条河流发生了超警洪水,是常年同期的1.1倍,部分地区洪涝灾情比较严重,汛情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流域以及太湖流域。 1.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2.该如何应对洪涝灾害呢? Disaster 1、洪涝灾害 一、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1、概念 “洪” “涝” 因 根据洪灾的定义,洪灾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 其中“来水”多少与自然因素有关, 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是短时间大量“来水” 二是无足够空间“容水” 三是无法及时“去水” 一、洪涝灾害 问题探究1:结合下图分析气候和地形对洪涝灾害分布的影响; 2、洪涝灾害的分布: 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一、洪涝灾害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降水量大、集中的地区,径流量大,洪涝发生频率高。 一、洪涝灾害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原因:地势低洼区,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容易积水。 一、洪涝灾害 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容易积水,导致洪涝灾害频发。 问题探究2:影响洪涝灾害的其他因素 海河水系呈扇状分布,支流多,集中汇入干流,急剧抬高河流水位。 思考1:海河和荆江是我国洪涝多发河段,从水系的角度分析原因; 一、洪涝灾害 问题探究2:影响洪涝灾害的其他因素 思考2: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该河流上游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 沼泽(植被)拦蓄地表径流,使洪峰峰值削减、形成时间延迟。 一、洪涝灾害 右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 思考3:据图说明城镇化和修水库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城镇化 地面硬化 ①为城市化后洪水过程线, ②为自然状态下洪水过程线, ③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问题探究2:影响洪涝灾害的其他因素 下渗减少 洪峰流量增加、提前 加剧洪涝 修水库 削峰补枯 调节径流 洪峰流量减少、延迟 减轻洪涝 应用提升:影响洪涝多发的因素 因素 影响 自然因素 气候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 地形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水系 支流多,流域面积大,河道弯曲 人为因素 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洪峰流量增加;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加剧洪水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城镇化 地面硬化,下渗减少,洪峰水位提高 解决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1.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气候 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降水丰富且集中,多暴雨。 地形 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水文水系 长江流域面积大,河道弯曲,支流众多。 植被破坏 水文水系 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下降 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降低了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 解决问题: 2.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的措施? 退垸还湖和退田还湖 植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