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主题】:品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材简析】: 《将相和》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讲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重在以言行刻画人物。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从结构上看,课文的首段与后面三个故事之间有事“前因”与“后果”的关系。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 【设计理念】: 《将相和》故事的曲折生动,重在以言行刻画人物,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文章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为此,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首段与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和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给三个故事加小标题。然后,我抓住文中的一个“嘴”字来做支点,串起教学。在学习第一个故事时,我让学生抓住“嘴”对蔺相如的语言进行研读,谈体会,感受他的优秀品质。第二课时的设计,我继续采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抓住“嘴”字对蔺相如的言行进行品读体会,走近蔺相如、廉颇,感悟他们的形象,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 为了体现“重视学情,以学定教”的理念,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合作的能力,也为了课堂教学更有效,课前我设计了一张学习单。预设第二课时课开课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了学习单上的问题,看看通过个人读和小组交流讨论之后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新的问题产生。课堂就以检查预习,汇报读书情况为主线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研读“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并且体会他们的爱国思想。 2、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揭示“和”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悟蔺相如、廉颇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的含义,揭示“和”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名著的旅途中走了一回。我们走近了———【课件出示:走近《史记》】,走进了———【课件出示:走进《将相和》】。今天我们继续踏上名著的旅途,再次走进《将相和》。齐读课题。 回忆一下,《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将相之间的什么故事?【课件出示:主要内容填空题】 打开课文,快速浏览并回忆,将相之间在什么情况下是和的,什么情况下是不和的?【设计意图:回顾全文,梳理线索,进入情境。】 小结:是啊,廉颇认为蔺相如只靠一张嘴就爬到他的头上去了。于是我们抓住了一个“嘴”字,学习了《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谁能概括一下? 3、这节课,我们继续抓住这个“嘴”字来研读第二、第三个小故事。【板书:嘴 ?】 二、品人物言行,走近蔺相如、廉颇。 1、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思考:这两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成学习卡上的填空。 (2)在这次研读和讨论中,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 【课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