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01396

考点五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五年(2020—2024)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解析)

日期:2025-04-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2650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考点,汇编,分类,专项,真题,历史
  • cover
考点五 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2023年辽宁高考真题]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 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2.[2024年江苏高考真题]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 ) 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 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3.[2023年湖北高考真题]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4.[2023年河北高考真题]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且条约规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抄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而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由此可知,当时( ) A.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 B.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 C.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 D.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 5.[2024年北京高考真题]《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这说明( ) 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 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 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 6.[2024年甘肃高考真题]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D.传统家庭手工业日渐兴盛 7.[2022年江苏高考真题]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 ) 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体系 B.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 C.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政府应倡导实业救国 8.[2020年全国高考真题]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如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 ) 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 主张 张之洞 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