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03577

8.2《登高》课件 (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73416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登高,课件,35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登 高 杜甫 目标 反复诵读诗歌,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壹 学会分析意象的方法,发挥联想和想象,品析诗意,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贰 了解诗歌起承转合、对仗严谨的表达特色,同时体察诗人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齐集心头的沉郁悲凉的境界。 叁 姓名: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世称“_____”。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_____” 生卒:712—770 籍贯: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地位 唐朝现实主义诗人。 认识作者 一代“诗圣”———杜甫 少陵野老 杜少陵 杜工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迅疾、迅猛的 于老弱的诗人而言,急风是多么的凄惨,身体和心灵的冷。 高远 充斥天地的大悲哀,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人的渺小和孤单。 哀 猿鸣三声泪沾裳 诗人内心的无限悲苦 清、白 凄冷寂寥、凄清无比 飞回 无枝可依,无家可归,漂泊沉沦的哀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萧萧下 广阔的空间感,反衬个人的渺小 区别于小我的悲情,这是大境界的人才有的大悲哀 比较:“落木”与“落叶” “落木”比“落叶”好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林庚《说“木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萧萧下 广阔的空间感,反衬个人的渺小 区别于小我的悲情,这是大境界的人才有的大悲哀 比较:“落木”与“落叶” 不尽、滚滚来 时间的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 宋代罗大经在其《鹤林玉露》中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八层意思,离不开一个“悲”字,请尝试代入诗境,说说诗人抒发了哪些悲慨? 万里悲秋常作客 路途之远,突显愁苦之深。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万物凋零的衰败景象,容易使人感到伤感惆怅。 久也,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古今义不同,古义指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百年多病独登台 老年,过了建功立业的黄金年龄,迟暮之年。本应儿孙绕膝,共享天伦,如今老病交加形单影只,一事无成,悲不胜悲。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孤身一人,此佳节本应全家人在一起,而此时形单影只,万分悲凉。 感叹体弱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全家人一起不仅登高,还饮菊花酒,为祈求避邪除灾。高处不胜寒。 思考 从“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深秋、离乡万里、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登高》一诗,读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 ——— 王国维 课文解析 这首诗被后人推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你认为它在哪些方面堪称此誉?再次品读全诗,跟学习小组的其他成员说说你的看法。 课后拓展 课后阅读杜甫的诗歌《旅夜书怀》《登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充分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情感风格。 1. 杜甫在《登高》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失落与悲伤 B. 快乐与满足 C. 自豪与骄傲 D. 兴奋与期待 答案:A 解析: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杜甫对国破家亡的忧虑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情感深沉而悲凉,显示出他对现实的失落与无奈。 2. 《登高》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 A. 对爱情的追求 B. 对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