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09420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 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教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201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必修,情怀,演进,国家,多民族,统一
  • cover
活动课 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的梳理、总结,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构建其系统的时空观念,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进一步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发展 的重要基石。 2. 通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理解并深刻体悟家国情怀的内涵,懂得如何传承、发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排样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情怀和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在活动过程中,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论证、专题研讨、成果展览等活动方式,提出自己对这一研究主题的见解,全面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1. 通过开展探究活动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和中华民族观念认同的发展过程。 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 1. 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在本课具体实施的路径和方法。 2. 活动中搜集整理资料、探究问题的设计和解决的问题以及探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等是本节活动课在实施上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布置 介绍活动课的目的、意义、原理,以及一般流程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教师活动为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方案(见下面)。设计的方案一般包括活动的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流程和活动预成果,以及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分工、交通工具、安全措施等,并初步论证活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学生活动为辅。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充分体现了活动课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阶段:分组活动 一、各小组学生按照既定的活动方案,开展各种活动。要求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目前小组活动的进展和碰到的困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直至完成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各活动小组进行汇总、数据处理、撰写报告、模拟彩排等工作。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分工与合作,学会交流与沟通,充分参与,为活动成果展示与汇报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 第一组: 一、以先秦、秦汉、南北朝至隋唐、明清四个时期为例,说明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发展。 二、史实陈述 先秦:“内诸夏外夷狄”。荀子:“诸夏之国同服同仪,蛮夷戎狄之国,同服不同制。” 秦汉:从华夏向汉族发展 南北朝至隋唐:“五胡内迁”,内迁少数民族汉化。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明清:雍正帝:“天下一统、华夷一家” 三、小结: 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国的版图也是由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共同组成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济、文化的交往把中国各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创造和发展了中华文明。 设计意图:以乡土地域为起点唤醒家国情怀的疆域认同,情感内化过程是自主、愉悦的,生理层面上的“增力性”能量,表现在对国家、民族、文化等的直观兴奋和快感上,这奠基了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升华,需要低级向高级引导。 第二组: 一、近代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以十四年抗战为例。 二、小结: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设计意图:转化失落情绪,理性消费家国情怀,形成多维度认知历史的思维,生理层面上增力性和减力性并存;在不足中感悟民族发展的坚韧意志,感悟“民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