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10462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310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6课,中国,赋税,制度,演变,教学设计
  • cover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梳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化发展脉络,使学生认识到赋税制度的演变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通过对赋税制度相关概念的解读,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3.通过对赋税制度史料的研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精神。 教学重点: 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趋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正式成为历史。 河北农民铸“告别田赋鼎”以记之。鼎中刻有铭文“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 在取消农业税前农业税的征收标准除了土地还有什么?我们现在不再征收农业税,那现在主要的税源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堂课来解决大家的疑问。 通过介绍“告别田赋鼎”,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共情。 一、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古代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 【教师活动】明确赋役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我们既然要学习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首先我们就需要对“赋役”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赋役制度: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以土地和人口为依据,向人民征收一定数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徭役而形成的基本制度。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教师设问:大家能否通过课前预习回答赋役制度是如何分类的。 学生预设:赋役制度包括赋和役两个不同的方面。赋指赋税,包括田赋: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人头税:以人口数量为依据的人头税。以及其它杂税。徭役是以成年男子为依据,为封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的劳役。包括力役、兵役和杂役。 预习检测: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朝代赋役制度内容秦汉北魏隋唐初期晚期宋元明清 把下列历史概念转换成简明的知识卡片或思维导图。(①租庸调制 ②两税法 ③一条鞭法 ④摊丁入亩) 【学生活动】小组展示 租庸调制:从魏晋时期的租调制演化而来,包括田租、户调和徭役三个部分,田租以粟的形式征收,户调以绢帛等方式征收,役可以以庸代役,它的征税标准是21—59岁的成年男子也就是以人口为主要依据征收。相比于之前的赋役制度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庸”的出现也就是可以采取用绢帛代役。 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标准是以田亩和资产为主弱化了人丁的地位。最主要的变化体现在从量入为出到量出制入;征税标准从人丁变为田亩和资产;从不定时走向定时。 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摊丁入亩: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 教师总结: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多年的人头税在制度上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但在现实中地方政府征收人头税的做法并没有消失,国家也没有能力去约束官吏的这一行为。 【学生活动】探究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原因。 教师过渡:通过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重点内容及其变化的分析和解读,想必大家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那么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学生预设: 趋势: ①征收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逐渐以田亩为主过渡。(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②赋税种类:由繁杂到简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