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教学目标 1.掌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确立的史实,认识生产力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史料概括工业革命后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史实,体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前面有着各样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显然,狄更斯描述的是工业革命时期,呈现出的非常复杂分裂、极端对立的社会现实。工业革命时期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社会现实?它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知识回顾】 首先,让我们结合高一所学知识,一同回顾工业革命: 教师解说: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随后扩展到欧美地区和全世界,它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既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如何改变生产方式呢?我们一同学习第一部分,工业革命后生产方式的变化 【新课教学】 一、生产方式的变化———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一)生产力变化: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教师:结合PPT,讲解机器大生产的背景、确立、影响。 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例如,1589年,威尔地区一个盐场雇佣了300人,规模相当宏大。18世纪的英国冶铁业,在有高炉的地方,已经出现几十甚至数百人同时工作。 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 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工厂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业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二)生产关系变化:工厂制度的形成 1、背景 教师: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工厂制度是指资产的运营或经营活动主要以工厂为基本单位企业组织制度或组织形式。 2、特点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 阿克莱特在自己的纺织工厂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独创的管理制度……当他一经发现无能、怠工等情况时,就要毫不留情地加以严肃处理。 为确保工厂机器的正常运转 、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利润的最大增长,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具体地说就是制定规章制度 ,实行强制性劳动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 ,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 ———宋严萍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学生根据材料回答工厂制度的特点,师引导总结: 时间:倒班制 规章:管理制度 纪律意识 生产:流水线(协同、监管) 原料:统一供应、合理分配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表格来对比一下手工工场和机器工厂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比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厂。 教师归纳:由此可见,近代工厂制度建立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一举改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资本家从市场上招募大批劳动者进入工厂,他们出卖自身劳动力,成为资本的雇佣劳动者、资本的奴役工具。 3、影响 教师提问:那么,工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