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12506

5.2 预防犯罪 教案

日期:2024-11-0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083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预防犯罪,教案
  • cover
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本节课,在了解刑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法不可违”,并认同和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 2.道德修养:通过分析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使学生懂得慎重结交朋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的重要性,要明辨是非,防患于未然,还要杜绝不良行为; 3.法治观念:通过完成相关探究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切勿欺凌学生,做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争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中学生。 教学重难点 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的做法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第五课第一节《法不可违》主要知识点:如何理解“法不可违”?违法行为的分类;面对身边的一般违法行为,我们如何做?在此基础上学习第二节《预防犯罪》的内容。 讲授过程 环节一:自主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教材P52-56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刑法?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以及法律后果分别是什么?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分别是什么?4.未成年人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要求:正文大字慢读,小字快读,并划出相关要点,时间3分钟。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按上述要求,完成相应的自学任务和思考题。 环节二:新知讲解 第一框:《了解罪与罚》 1.师:教师播放视频《姜志刚受贿案》,并提问学生:姜志刚因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他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他触犯了国家的什么法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2.生:学生思考并回答:刑事违法行为;刑法;刑事责任。 1.师:评价学生回答并进行追问:什么是刑法? 2.生:学生思考并回答: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3.师:评价学生回答,并强调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1.师: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53“探究与分享”,并完成相应问题:试对比分析以上行为;你还能列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2.生:学生思考,回答:行为一:行政违法行为,此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他人和社会危害相对轻微,应该承担行政责任;行为二:刑事违法行为,此行为违反了《刑法》,对他人和社会危害相对严重,理应承担刑事责任。类似的例子:饮酒后驾驶与醉酒驾驶。饮酒后驾驶是行政违法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他人和社会危害相对轻微,而醉酒驾驶是刑事违法行为,触犯了刑法,对他人和社会危害相对严重。 1.师: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同时叮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遇到矛盾和纠纷,切勿大打出手,切勿做伤害他人生命健康,切勿做欺凌他人等的行为,否则可能会触犯国家相关的法律。之后,教师强调刑事违法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相比,对他人和社会危害较大,行为人违反的是国家的刑法,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刑事违法行为其实就是犯罪。那么,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和法律后果分别是什么? 2.生:学生结合自学结果回答: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法律后果:刑罚。 3.师:教师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讲解并强调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这三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1.师: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刚才,我们说犯罪的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