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点击输入您的标题 新课导入 在北京清华园里,有一位学者独自漫步在月下荷塘边,他望望天上明月,看看月下荷花,闻闻淡淡荷香,一腔心绪凝结于荷塘明月,一腔情感倾泻在月下荷塘。他就是朱自清先生。今天,让我们与先生一起欣赏那美丽的荷塘月色,一起走进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名取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号取自“春华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文学研究会成员。1920年毕业于北大,后在江浙的几所著名中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得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名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文集《踪迹》。 《背影》一文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另外,《春》、《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也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其散文语言洗炼,文笔清丽,真情感人,并以其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此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与斗争。但“四一二”政变之后,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发生分化,仍坚守文化批判阵地的知识分子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苦闷与彷徨。朱自清先生作为一位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既做不到投笔从戎进行革命,又无法平息内心的不满与憎恨,心中充满了抑郁与挣扎。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他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散文。 题目解读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荷塘月色 字音字形 xiè pì duó wěng mí niǎo nuó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 娜 sè bó qiàn yuàn zhào liǎn jū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棹 敛 裾 fàn zhuì shāo xì hān wǎn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宛然 知识积累 线 索 概念 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分类 根据内容分类: ①以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线索; ②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③以空间变换作线索; ④以具体的事物或人物为线索; ⑤以思想(情感)变化为线索。 根据出现方式:明线、暗线 整体感知 本文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的? 以表格的方式梳理关键词、句,并作分析。 行踪(明线) 反映情感变化的抒情性句子 情感(暗线) 家中乘凉 走向荷塘 荷塘赏景 离开荷塘 忆起采莲 回到家门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寻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 失宁静 明线:游踪 暗线:情感 不宁静 失宁静 整体感知 家 明线:游踪变化 小煤屑路 小煤屑路 赏四周 赏月色 想采莲 踱小路 游 踪 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家门了 出家门 观荷塘 整体感知 家 暗线:情感变化 小煤屑路 小煤屑路 观荷塘 赏四周 赏月色 想采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且受用着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