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4 繁星 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字词,了解作者。 2.感受作者前面几次观看星空的不同心情,理解其原因。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修辞手法。 4.从文中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家乡的眷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作者简介 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怀抱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怀抱 mèi zhuì huái 字词识记 词语解释 纳凉:乘凉。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静寂:寂静;没有声音。 半明半昧: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摇摇欲坠: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 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2.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 文章按时间顺序: 从前———三年前———如今 想一想 整体感知 作者写了几次观星的经历?找出看星的时间和地点。 第一次 从 前 家乡庭院 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菜园 第三次 如 今 海上舱面 作者回忆从前在家乡庭院看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本段写了什么。 时间 地点 作者回忆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时间 地点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星光代表着光明,虽然它的光很微弱,但是满天的繁星让我们觉得充满了希望。 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时间 地点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形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无数的星星“悬”在夜空中,在深蓝色的背景映衬下显出一种宁静的美;繁星是半明半昧的,如萤火虫般,有一种朦胧、梦幻的美;星星是闪烁着的,好像在对“我”眨眼,又像在和“我”小声说话,有一种动态的美。在海上看繁星就如同小孩睡在“母亲”的怀抱中,能忘记一切,表达了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文中所描写的繁星有什么独特的美? 作者在海上看繁星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