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16686

【教学评一体化】2.2 简谐运动的描述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1-25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3593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学,一体化,简谐,运动,描述,教学设计
  • cover
2.2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评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2.2 简谐运动的描述 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简谐运动的描述是上一节简谐运动的延续,教材基于上节内容中“做简谐运动的物体位移与运动时间关系”引出数学上的正弦函数,教材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和特点,运用数学推导,得出圆频率与周期之间的关系,这种利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建立和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位这个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对相位这个概念提出很高的教学要求,而是通过数学表达式、演示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对两个振动的相位进行感受和比较,这有利于化解难点。在本章真实情境任务“描述新的运动形式”的引领下,本节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运动学的特征描述简谐运动的独特性。从真实情境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结合数学相关知识给出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振幅、周期和频率、相位)及简谐运动在任意时刻位移的表达式,在运用所学的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为下一课时任务做好铺垫。 学习者 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描述物体圆周运动物理量后,对周期与频率描述并不难接受,通过在上节课中经历探究弹簧振子位移--时间关系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简谐运动具有周期性,但对振幅和相位的意义理解是一个新问题,因此要通过区分位移、振幅、路程的概念,加深学生对振幅与相位的理解。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知道简谐运动中的几个基本参数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对周期、振幅、频率、相位等相关概念的认识与理解的过程,引导学生找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与科学推导物理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对弹簧振子周期测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养成善于观察、辩证,能够理论结合实际从而解决物理问题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视频。 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知识回顾(导学案,要求学生课前完成) 设置情景引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简谐运动,那么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以下几个概念。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简谐运动? 我们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用角速度、周期、转速等物理量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那么我们哪些量来描述简谐运动的特征呢?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巩固简谐运动概念,体会简谐运动的周期性与对称性 探索新知: 知识点一:、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通过观察弹簧振子运动的演示视频,引入新课。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什么是周期和频率 通过试验探究: 周期与振幅、周期与弹簧劲度系数、周期与振子的质量关系,得出结论。 列举生活中的振动固有频率和周期例子 通过实验视频,理解相位的概念。 观察察模拟弹簧振子运动的振动范围定义振幅 1.振幅 (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A表示.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振幅的单位是米(m). (3)物理意义: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表示振动越强。 2.深入理解及时讨论: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振动物体的位移,本节我们认识了简谐运动的振幅。有人说振幅只不过是振动中位移的一个特殊值而已,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深入辨析位移与振幅这两个概念。 (二)继续观察模拟的弹簧振子实验思考如何定义周期 1.观察理解定义全振动 (1)如何理解一次全振动呢?以水平振子为例从O点出发O—D—B—D—O是一次全振动吗? (2)若从振子经过C向右起,经过怎样的运动才叫完成一次全振动? (3)结合位移时间图理解全振动的概念 (4)小结全振动的特点 在判断是否为一次全振动时不仅要看是否回到了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