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17348

15.1两种电荷 教案,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版(2024) 九年级全册

日期:2025-01-2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164577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1,两种,电荷,教案,课件,19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课题 两种电荷 学科 物理 课型 新授 来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九年级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新课标要求 2.4.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3.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1.2.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 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初中物理电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小学科学课认识静电现象的进一步深化。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物理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主要由“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三个部分组成。本节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与开始。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一般认为电学不好学,但因为是新知识,学生都对它有新鲜感和好奇心。所以,《两种电荷》的教学,应特别注意减轻学生学习电学的精神压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电学的心理环境。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曾经学过,也对塑料尺摩擦头发后吸引碎纸屑等类似的实验并不陌生。对摩擦起电现象以及导体和绝缘体已经有一些印象,但是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此现象并且涉及电荷的移动,有一定的难度。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集体荣誉感,而且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组内成员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方式已经形成,而且学生还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小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进一步认识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电荷有两种,并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实验正确说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3.通过自学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初步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质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4.通过实验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导电原因。 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 学生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材料准备 丝绸和玻璃棒、毛皮和橡胶棒、验电器2个、中间包有绝缘皮的铁丝1根、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一张PPT。当我们手机显示电量不足的符号时,提示我们需要及时给手机充“电”;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城市的霓虹灯都会把城市装扮的更加漂亮,要使霓虹灯发光,我们需要给霓虹灯通“电”。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电”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起了解一下“电”的前世今生。 感受“电”与生活。 课堂引入,板书主题:两种电荷 讲授新课 任务一: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展示PPT。教师演示磁铁吸引铁钉,不需要任何处理,只需要将磁铁靠近铁钉即可,但将塑料笔杆靠近纸屑,笔杆不能吸引,经过摩擦之后就能细心纸屑。师:同学们做完实验之后,阅读教材32页,回答:为什么有些物体经过摩擦之后就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呢?生:……师: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古人是如何一步步的解释这些类似的现象的吧。(展示PPT)(一)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西晋张华记述了:“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西汉《春秋纬》中记载“玳瑁吸喏”,汉代《论衡》中记载“顿牟掇芥”,三国虞翻说过“虎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