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与黄土高原的音乐风光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导入教学,引入黄土高原 二、教学过程 (1)介绍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与范围: 黄土高原地区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2、河流与气候: 渭河、泾河等河流,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过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这里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水土流失)学生讨论水土流失的原因。 3、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等。 4、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5、黄土高原的地貌类型: 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阅读黄土高原的塬、梁、峁。 在黄土高原上,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地,周围为沟谷所环绕,是高原表面受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地貌。面积较大者如陇东的董志塬、陕北的洛川塬。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梁是指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是指孤立的黄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谷纵横,流水深切。梁、峁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 (2)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靠门窗处采光较好,里面则略显阴暗。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如果山崖较高,往往开凿多层窑洞,类似于现代的楼房。 近些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注重对传统窑洞的改良,多采用新型建材,注重空间分隔,不仅继承了传统窑洞的优点,而且通过增设采光、通风装置,妥善解决了旧式窑洞内部阴暗潮湿的不足。新式窑洞群立面美观,富有现代气传统窑洞陕北新窑居。 活动: (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 你了解黄土高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同学。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到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改变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黄土高原区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