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20381

【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暑期返校测试生物试题

日期:2025-04-3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34539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名校,生物,测试,返校,暑期,高三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暑期返校测试生物试题 一、(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1.(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请回答关于生物与环境相关的问题 为了解一些入侵物种的现状,科研人员进行了许多调查和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为了掌握牛蛙在草海湿地的种群分布现状,研究小组对牛蛙种群、本地蛙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跟踪调查,获得了调查数据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a:牛蛙、本地蛙种种群数量变化图1-b:牛蛙成体解剖食物组成(体积百分比) (1)牛蛙入侵当地由于缺少天敌的制约,在入侵初期的增长速度特别快,类似于图1-a中的曲线_____(填A或B)。调查牛蛙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采用_____法。 (2)科研人员发现,牛蛙入侵后,有多种同级消费者或本地蛙种逐渐在草海湿地消失,这可能导致草海湿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_____(选填A简单/B复杂),致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选填A上升/B不变/C下降)。 (3)本地蛙种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B曲线所示,则在t1时刻本地蛙种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是如右图所示的____型(填写字母)。 A. B. C. (4)为了保护本地蛙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获得最大捕捉量,应使本地蛙种的种群数量保持在约为_____(填写具体数据)。 【材料2】牛蛙作为一种两栖类生物,往往需生活在水域周边,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肉食性鱼类与水鸟为其主要天敌。为了进一步对草海湿地入侵物种牛蛙开展防控工作,科研人员对草海湿地的牛蛙生境进行调研,其具体数据如表: 表草海湿地牛蛙(成体)生活环境分布 生态因子 类别 个体数量 分布偏好 植被类型 耕地 62 NS 草地 111 S 沼泽草甸 265 F 草本盖度 差(≤30%) 92 S 中(31%~60%) 180 F 良(61%~80%) 104 RS 优(>80%) 62 RS 草本高度 差(高度≤3cm) 73 RS 中(高度31~60cm) 105 S 良(高度61~100cm) 185 F 优(高度>100cm) 75 RS 水体类型 静水塘(自然静水、人工蓄水池、废弃鱼塘) 145 S 溪流(河流、水渠等流动水体) 8 E 沟渠(水流较缓或静止的人工水渠) 285 S 水深 浅水区 浅(水深≤3cm) 87 RS 较浅(水深31~60cm) 163 F 深水区 较深(水深61~100cm) 108 S 深(水深>100cm) 80 RS 注:“分布偏好”具体为:E-回避;NS-不选择;S-选择;RS-随机选择;F-偏好。 (5)下图表示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牛蛙的入侵,对甲不会产生影响 B. 如需获得1000kJ乙2,一般情况下,最多需要3000kJ的乙1即可 C. 丙保障了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物质循环过程 D. 丁所代表的是原核生物 (6)小张同学为了捕捉牛蛙成体与蝌蚪进行研究,提出“在静水塘或水深较浅的沟渠捕捉蝌蚪;并在附近草本盖度适中,高度在61-100cm的浅水区沼泽草甸区捕捉成体。”请你根据题干与表1信息判断小张同学观点是否正确?并从牛蛙食性、繁殖习惯、种间关系、两栖类特征等方面知识阐述你判断的理由。 人们研究信息传递的目的,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阅读材料3,回答问题。 【材料3】除了通过“稻虾共作”外,科研人员也会引入稻螟赤眼蜂对水稻螟虫进行生物防治。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螟虫的虫卵内,是螟虫的天敌。然而,科研人员也发现,螟虫会与飞虱一起寄生在水稻上(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发生变化,“气味”有所不同),导致稻螟赤眼蜂的生物防治效果下降。为此,科研人员利用Y形管(见图2)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稻螟赤眼蜂被吸引移向A侧或B侧水稻的百分率(见图3)。 (7)本实验研究中,影响稻螟赤眼蜂移向选择的信息属于(  )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行为信息 2.(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细胞与代谢 叶绿体内大约有95%的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