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教学实录 一、读题生疑,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河中石兽》。我们齐读课题——— 生:《河中石兽》。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哪些疑问? 生:“河中的石兽”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我知道这个故事就是众人要打捞一个石兽,我就是很奇怪结果会怎样。 师:这是不是一个打捞石兽的故事,结果到底会怎样呢?请大家借助课下注释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快速走进课文,在自由朗读中理解故事,在理解故事中读准字音、停顿和节奏。(生朗读) 师:阅读全文、弄懂大意后,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句子的补写(PPT): 《河中石兽》讲述了一个_____故事。 二、展示自读,回答问题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一生较为流畅地读完了全文) 师:对这位同学的朗读,大家有何建议? 生:第三自然段的“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这一句应该这样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这句话是说,反激的水必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把那个沙子冲出一个洞。 师:讲得非常清楚,“啮”的意思是——— 生(齐答):冲刷。 师:注意字的结构,动口,要用牙齿,本义是——— 生(齐答):咬。 师:我们大家一起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学生齐读) 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应该这样读:“众服/为/确论。”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师:你的建议有理有据,很好。现在看看,刚刚的问题能解决吗? 生:这个寺庙在河边,可能发大水把山门给冲倒了,连带石兽一起冲到河里了。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课文开头:“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师:很好,河干(ɡān)读得非常准确,这里的意思是——— 生:河岸。 师:现在的“干”是什么意思?生:做。 师:对,干活。网上还说“干饭”,那就是“吃”的意思,多半是动词。“圮”的意思是——— 生:倒塌。 师:注意这个字的右边是“己”,不是“已”和“巳”。还要注意,倒塌一定是被冲倒的吗? (生恍然有悟) 师:不要忘记,大家要回答的问题是———(同时,示意学生看PPT) 《河中石兽》讲述了一个_____故事? 生:一群人到河里打捞石兽的故事。结果在上游的数里外找到了。 师:你把开始两个同学的问题都回答了。自读效果不错。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投影上这句话补充完整,写在课本“预习”二字后面,提醒自己。这个任务,应该是我们课前预习完成的,以后可不能像今天,占用了课堂上快十分钟的时间了。 三、浏览课文,故事接龙 师:截至现在,我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概括,或许还不够具体、到位,我们可以借助浏览的阅读方法,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对重点、难点的字句如果没有把握的,应该结合注释和上下文,也可以同桌或小组内互相帮助,尽可能准确翻译。然后请大家来复述课文,讲述故事。 师:故事接龙开始,是接龙,不是独自包干。 比如,第一个同学,你应该讲到哪里,自己做决定。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看看大家能不能齐心协力把故事讲精彩。 生(三组):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庙。(全班同学笑)这座寺庙就靠近河岸。有一年发大水,寺庙的门倒塌到了河里,还有两头石狮子一起沉到河里。过了十来年,有个和尚筹集资金重修寺庙,想从河底把石狮子打捞上来。在原地却没有找到,以为这两个石狮子顺着河流被冲到下游去了。于是就划着好几只小船,拖着大铁耙,往下游打捞了十多里都没有找到。 生(四组):后来,有个讲学家正好在寺里讲学,听到这件事觉得很好笑,就说:“你们这些人啊,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又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那么重,沙子那么轻,石兽埋在沙子里面,只会越沉越深。你们这些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