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教材分析 本课上承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民族交融促进南方经济的开发,下启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始终围绕民族交融与社会发展这一历史线索。这一时期,在经历长达300多年的巨大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历史进步因素。本课主要讲述东晋南朝政治的发展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民族大交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课在上下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地位。 核心素养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体会劳动人民给国家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1)制作大事年表,了解东晋和南朝政权的更迭。(时空观念) (2)通过补充相关史料,探究江南朝政权的更迭。(时空观念)要因素,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知道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概况,认识到我国古代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开始改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东晋南朝的兴亡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 阐明江南地区开发的因素。 教学突破 本课的重难点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因素。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的学习,本教案在新精心设计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并连续设问,提出问题: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因素是什么 紧接着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到现实中来,用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使得本课难点的难度降低,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教学设想 配乐诗朗诵《忆江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江南的美好。接着,教师抛出问题: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 经济重心是何时南移的 江南到底包括哪些地方 “江南”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哪些不同的含义 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入手,以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主线,将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视景原因来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配乐诗朗诵《忆江南》。 师: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美景,那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 经济重心是何时南移的 江南到底包括哪些地方 “江南”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哪些不同的含义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吧!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诗朗诵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教授新课 1.东晋的兴亡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回答。 师: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明确:316年,匈奴灭西晋后,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教师展示地图,帮助学生明确东晋的地理位置。 师:东晋有何特点 明确:“王与马,共天下”,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 门阀政治是指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的共治现象。门阀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阶层的专称。门阀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士族享有特权,按门第高低选拔、任用官吏,世代为高官,长期把持朝政,构成强大的政治势力。随着东晋王朝的衰亡,门阀政治才逐渐落下帷幕。 师:东晋时朋,朝廷多次北伐,谁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有什么成语故事 生:祖逖。 学生自由说一说,如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等。 追问:为什么最后没有达到目的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掣肘。 生2:有的统帅北伐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些内耗最终导致东晋未能恢复中原。 …… 师:东晋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生:420年,东晋灭亡。 教师通过追问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这一时期统治的特点,再通过分享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2.南朝的政治 师:东晋灭亡后,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东晋灭亡后,在420--589年,中国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