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波的形成--教学评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人教版班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第1节 波的形成 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认识波的特征,能区别横波和纵波”。对本节课学生活动提出建议“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依次下蹲、起立,模拟机械波 教材分析: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波是一种比较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是后续电磁波、光波的基础。《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者 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对波的认识并不陌生,对波的作用结合生活实例,能够很快得出“波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的初步认识”。 能力基础:学生对波的认识并不陌生,对波的作用结合生活实例,能够很快得出“波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的初步认识”。需要老师引导和带领。 思维能力:学生可能更多地关注活动视频的趣味性而缺少了对视频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另外,要求学生从现象中提炼出相关概念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机械波?能区分横波和纵波,知道什么是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科学思维:知道机械波的形成条件及过程。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波是振动的传播,知道波在传播振动形式的同时也传播能量和信息。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活动拓展,参与模拟绳波的过程,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服从整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导入新课 在艺术体操的带操表演中,运动员手持细棒抖动彩带的一端,彩带随之波浪翻卷。彩带上的波浪向前传播时,彩带上的每个点也在向前运动吗 振动的传播称为波动,简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机械波 播放视频,演示实验 随风飘扬的红旗———是振动在红旗上的传播 水面泛起的涟漪———是振动在水中的传播 运动员手中飞舞的彩带———是振动在彩带上的传播。 观察彩带的运动情况,思考彩带上的点是否也向前运动。 从生活实际出发,激起学生兴趣,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波的产生与传播 1、波的产生条件 波的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波源和介质 ①波源:能够产生振动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又称振源 ②介质:传播振动的媒介物,如:空气、水、绳 等等 2、波的形成 (设置动画,显示绳波产生的原理) 波的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什么条件? 结合实例,思考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观察绳波的形成过程,阅读教材理解波是如何形成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总结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活动二:波传播的特点 二、波传播的特点 1、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只是上下振动 2、各质点以刚开始静止的位置(平衡位置)为中心做机械振动 3、起振方向相同,都是先向上振动 4、相等 5、相等且都等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各质点做的是受迫振动 6、在空间上由近及远依次振动,在时间上由近及远依次振动 7、各质点逐渐依次停止运动,距波源越远,停止运动越晚。 小结: 问题1:各质点随波迁移吗? 问题2:各质点做什么运动? 问题3: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吗 问题4:各质点振幅相等吗 问题5:各质点振动周期和频率都相等吗?与波源的周期频率有关系吗? 问题6:各质点振动有先后顺序吗? 问题7:波源停止运动后,各质点如运动? 完成思考问题,并尝试画出没经过一段时间后波的图像。 总结波的形成和波的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波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在画波的图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