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重力势能--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第2节 重力势能 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授课班级 班级 授课时间 202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教学,认识重力势能,理解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会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 教材分析: 在复习初中掌握的重力势能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功的定义,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分析,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正负含义等,并能准确地计算重力势能值。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在初中定性地学习了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能力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实验能力,能用一些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处理实验、分析和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但是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语言描述归纳能力不够精炼。 思维能力:学生在建立物理模型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本节课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物理魅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树立能量观念: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掌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科学思维: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科学探究:对实例进行研究,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然后通过计算归纳得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活动一:导入新课 初中我们已经定性地学习了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这一节我们来进一步定量地研究重力势能。你认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复习就知,抛出问题。 复习已学内容。 问题导入,提起学生兴趣。 活动二:展示学习目标 1.重力势能的概念; 2. 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活动三:新课教学 一、重力做的功 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与地面高度为h1的位置A,竖直向下运动到高度为h2的位置B(图8.2-1甲),这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 WG=mgΔh=mgh1-mgh2 再看另一种情况。质量为m的物体仍然从上向下运动,高度由h1降为h2,但这次不是沿竖直方向,而是沿着一个斜面向下运动到B′,再水平运动到B(图8.2-1乙)。 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是l,在这一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 WG=(mgcosθ)l=mgΔh=mgh1-mgh2 从B′沿水平方向运动到B的过程中,重力不做功。 物体沿曲面滑下时重力做的功 假设这个物体沿任一路径由高度是h1的起点A,运动到高度是h2的终点B,如图。我们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AA1,A1A2,A2A3,…由于每一段都很小,因而都可以近似地看做一段倾斜的直线。设每段小斜线的高度差分别是 h1, h2, h3,…则物体通过每段小斜线时重力所做的功分别为mg h1,mg h2,mg h3,…物体通过整个路径时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在每小段上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即 WG=mg h1+mg h2+mg h3+…=mg( h1+ h2+ h3+…)=mgh=mgh1-mgh2 分析表明,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也就是说,只要起点和终点的位置不变,不论物体沿什么路径运动,重力所做的功都相同。功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起点高度的乘积mgh1与跟终点高度的乘积mgh2两者之差。 WG=mgh1-mgh2 二、重力势能 我们把mgh叫作物体的重力势能,常用Ep表示,即Ep=mgh 重力势能也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