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重力与弹力--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第1节 重力与弹力 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认识重力、弹力;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 本节内容包括重力和弹力两部分。这两部分内容主线是一致的,都是首先讲述的产生原因或者条件,然后研究力的方向和大小。另外,在重力部分以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作为知识载体,体现了等效思想,即重心在效果上可以等效代替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弹力部分按照从一般的弹力到特殊的弹力的思路,具体讨论了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研究思路上,体现了“先定性”“再定量”的研究思路。 教材分析: 《重力与弹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其位置和内容编排在新老教材中变化较大。前面两章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即“运动观”,这为本节学习重力与弹力打下了基础,同时为本章的“相互作用观”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节对重力与弹力的学习是学生全面了解相互作用观的基础,为本章后面章节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重力、重心、弹力(支持力、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知识并不陌生。教师加以回顾引导,学生大部分知识能够掌握。 2.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困难:目前学生对相互作用观念的认识还是模糊的,虽然初中学习过重力等知识但学生对相互作用的本质了解还有所欠缺。另外,重心概念得出过程中的等效思想、弹力探究过程中的定性定量等物理方法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往往缺乏直观经验,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才能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会画力的图示法和里的示意图;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知道胡克定律。 科学思维: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通过体验微小形变的存在,培养学生用‘放大’的实验方法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思想。 科学探究:体验探究方法,如何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等,培养学生建立模型、推理论证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养成用科学的质疑的态度去学习知识的习惯,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等 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活动一:导入新课 (一)检测导学案完成情况 1.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 2.小组讨论导学案复习内容。 (1)检查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 (2)必要时选讲导学案知识内容。 (1)各小组反馈各组作业完成情况情况; (2)对导学案偏难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 (1)导学案完成小组评分; (2)表扬完成优秀的同学; (3)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二)导入新课 新课引入 复习引入初中讲的力的概念,力有哪些性质特点?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后作答并引入新课。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对问题的难点进行深入剖析。 (1)通过学生对老师提出问题的关键点回答进行评价 (2)听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 (3)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鼓励。 活动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概念 重力概念 师:同学们思考图中的苹果为什么会落到牛顿的头上? 下面我们详细学习一下重力的概念: 一、重力 师: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但是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以后我们再详细讲解这个问题。可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师: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为什么? 重力的大小 重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