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共点力的平衡--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第5节 共点力的平衡 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现代高中物理教学的规范,在实施该标准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需求,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实施多样化教学,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从生活走进物理,再由物理解释生活现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探究。 教材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是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本节包括平衡状态、共点力平衡的条件、静态、动态平衡的处理方法三个方面的知识点。共点力的平衡在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单独成章节来学习,是混杂在其它章节内容里分散学习的。本章开始把运动与相互作用两者之间建立了联系,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运动与相互作用研究的起点,在运功与相互作用观念形成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平衡问题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仅限于二力平衡,也没有涉及共点力的概念,学生对于在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 能力基础: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高一阶段,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总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内容。 思维能力:初步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够解释平衡状态的含义,并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否平衡;会用合成法、正交分解法、效果分解法进行分析动、静态问题。 科学思维:过实验和练习归纳出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掌握正交分解法。 科学探究:通过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进行探究,归纳出简单的科学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到物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活动:展示学习目标 1.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对平衡的理解。 2.正交分解法的使用。 3.平衡条件的灵活运用。 4.运用正交分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课后根据目标,学生自我评价得失情况。 环节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新课引入 回忆共点:什么是共点力? 学生(预设):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 情景判断:用共点力知识判断甲、乙、丙、丁四种情况中受力是否为共点力?并思考其处于什么状态? 学生(预设):甲、丁中所受的力就是共点力;平衡态。 抛出课题内容研究物体受共点力平衡的情况。 引导学生总结 课件展示习题,巡查学生完成情况 1.自主完成 2.小组交流 活动二:讲授新课 1.共点力的平衡状态 积木启发:播放堆积木的视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积木都处于什么样的转态? 学生(预设):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 定义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列举实例:还有那些生活实例也是处于平衡状态? 学生(预设):放在桌面上的书、沿直线公路匀速前进的汽车、沿碗壁向上缓慢爬行的蜗牛……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思考分析: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关系? 学生(预设):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实物分析:对放在桌面上的书进行受力分析,判断哪两个力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