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年级 三年级上册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父母默默的爱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设计依据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道德修养”中的“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辛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细节感受到父母默默的爱,知道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付出,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并学会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体现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的落实。 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许多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感受,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切身的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感受,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教学思路: 第四单元“家是温暖的地方”是三年级上册的重点单元。本单元共三课,分别是《父母多爱我》、《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和《家庭的记忆》。分别聚焦学生的三个活动主题:理解父母的爱、表达父母的爱、认识家庭,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爱父母,增进学生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 第一课时《父母默默的爱》这一框题,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父母的爱无处不在,从生活细节中感受父母的爱之深;第二课时《多一些理解》这一框题,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理性地分析和思考,学会理解父母的做法,聆听父母的心声,能够用沟通的方式解决和父母之间存在的问题。两个框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爱的方式,并唤起对父母的爱,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各框题之间是逐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关系。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父母默默的爱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父母默默的爱》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父母多爱我》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低年级段体会父母爱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教材共设计了三个小活动:一是通过写、贴“爱心树”引导学生回忆、观察、记录父母每天为子女做的事情;二是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故事,使学生加深理解父母默默付出的爱;最后以一首《妈妈的爱》小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材通过三个活动引导他们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 学习者分析: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虽知道父母爱他们,但是他们容易忽视日常生活中父母给予的爱,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这需要实行准确地引导,培养孩子准确地理解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爱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些爱的表达,三年级学生较难理解,这也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习目标确定: (1)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许多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感受,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切身的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学习重点难点: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感受,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学习评价设计 运用“课堂观察对话、小组交流分享”“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如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环节与小组同学配合主动、能流利地表达小组观点,并能为主要观点提供例证”;“在故事分享环节能否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所分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