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31326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02-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31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
  • cover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2.科学精神:能够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原则,能够辩证的分析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公共参与: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学会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 总议题:追寻冬奥里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导入环节 同学们,记得这些图片是什么活动的吗? 是的,这是我们今年年初举办的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世瞩目,又历经坎坷。当春天的第一缕霞光铺洒在祖国大地之际,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无论是冬奥场馆的别称,还是冬奥会火炬、吉祥物、奖牌,甚至服装的设计,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浪漫之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冬奥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展示主题)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开启前世之旅,追溯缘起何处 【探究问题一】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材料一:北京冬奥会中暗藏着许多古人文文化元素。比如北京冬奥会的奖牌,其设计源于中国古老的同心圆玉璧造型;奖牌背面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而火炬所使用的火种灯,来源与西汉长信宫灯。火种台则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用古老的青铜礼器为原型,寓意传承“双奥之城”的精神。考古学上的大量证据显示,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精神文化、艺术创造还是物质文化,都曾与其他文化有过密切交流,而且这种交流是双向的,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影响力。比如,汉唐以后,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瓷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物质文明成果不断西渐,西方的一些奇珍异宝和建筑艺术也不断东进。 思考:结合材料说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正是以开放的胸襟不断吐故纳新,中华文明才得以五千年绵延不绝。 【探究问题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那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通过冬奥会会徽去追寻答案。 议学情景:观看视频《当非遗遇上冬奥》和材料二(视频来源:央视网CCTV-1《当非遗遇上冬奥》栏目) 材料二:中华文明的同一性与延续性不仅通过文献记载得到证实,而且通过一次次考古发现得到证实。以文字为例,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青铜器上遗存的金文,证实了汉字至少在商周时代已经成为王家祭祀实际使用的文字。秦代统一文字,汉字正式成为国家统一的文字得到推广使用。此后,无论汉字的书体如何变化,但其造字、语法等基本体系一直延续流传。再看其他文明古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