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1 2 3 知道夏商周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医学、甲骨文、青铜器、文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并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作用。(史料实证) 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认识甲骨文对历史研究和汉字演变的重要价值。(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理解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订正:思维导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天文 历法 甲骨文 青铜器 医学 文学 《诗经》 “楚辞” ①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 ②历史价值: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①用途: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②特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③典型器物: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何尊等。 ④青铜器上的铭文:被称为“金文”。 地位: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主要代表: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①目的: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②发展历程: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西周:《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发展历程:①夏朝可能有了历法。 ②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 ③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发展历程:①夏商周时期: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②战国时期:A.扁鹊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B.《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天文 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①原始社会末期 ②商朝 ③西周 ④春秋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 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癸酉,贞:日夕又食。)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诗经》 可能有了历法 ①夏朝 ②商朝 ③战国 时期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 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历法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谚语 思考:并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雨生百谷”的意思,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芒种: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 意义:有利于划分农耕周期,指导农业生产,推动农耕经济发展。 神农尝百草 ①远古 时期 ②战国 时期 名医扁鹊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夏商周时期医学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