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书湖阴先生壁 了解“题壁诗” 古人在游山玩水时有感而发,就会即兴在寺庙、旅店、楼阁等墙壁上提笔作诗,我们把这类诗称为“题壁诗”。 四年级《题西林壁》 六年级《书湖阴先生壁》 “题”、“书”:题写。 壹 叁 贰 肆 目录 诵读古诗,赏韵律之美 借助注释,赏意境之美 品词析句,悟诗情 拓展阅读,记学法 第一章 诵读古诗 赏韵律之美 知诗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宋代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诵读古诗 书/湖阴先生①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②, 花木/成畦③/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④/送青来。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出韵味 书/湖阴先生①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②, 花木/成畦③/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④/送青来。 [āi] 韵律 第二章 借助注释 赏意境之美 借助注释,明诗意 借助注释,尝试理解诗意。 书湖阴先生①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②, 花木成畦③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④送青来。 注释 ①〔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 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 (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②〔苔〕青苔。 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 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④〔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借助注释,明诗意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没有青苔。 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句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借助注释,明诗意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④送青来。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句意: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 指送绿来。 明诗意,想象画面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圈出诗中的景物,想一想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 )的茅檐 ( )的花木 ( )的水 ( )的田 ( )的山 想象画面,以诗“绘画” 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描写的画面,谁来将眼前出现的画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品诗中画: 我仿佛看到了_____。 明诗意,想象画面 第三章 品词析句 悟诗情 悟诗情 活动一: 品用词之精妙 感受画面静态美 王安石的诗很讲究对语言的锤炼,值得细读品味。这首诗中哪句诗或哪个词写得最妙?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净无苔 花木成畦 “净无苔”、“花木成畦”写出了湖阴先生家中的精致,清幽高雅,体现了湖阴先生的勤劳、能干,爱生活。 景美 人美 感受画面动态美 王安石的诗很讲究对语言的锤炼,值得细读品味。这首诗中哪句诗或哪个词写得最妙?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护田 排闼 “护田”: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一条河像妈妈一样环绕保护着田。 “排闼”:山绿意盎然,好像推门便迎面扑来。拟人手法体现“一水”“两山”富有人情味。 情景 交融 感受画面动态美 思考:“两山”究竟给湖阴先生送来了什么呢?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我认为“两山”给湖阴先生送来了: _____ _____ 令人赏心悦目的绿色; 充满生机的春意; 对湖阴先生的赞叹,赞叹他的勤劳而有情趣。 悟诗情 活动二: 感受修辞之美 感受修辞之美 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两个词组成对地排列起来,叫做对偶。 对偶是古诗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五言中有,七言中也有。 一水 两山 护田 排闼 将绿绕 送青来 感受修辞之美 想一想,哪些古诗里还有这样的诗句? 远看 近听 山 水 有色 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