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高中202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卷(选择题)和第缸卷(非选择题) 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 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 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3分,共48分) 1.考古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崧泽文化时期(距今6000一5300年)一直以获取野生 动物为主,到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一4000年)时期则出现变局:一是杭州地区家猪居 ,多,二是上海和江苏地区野生动物为主。这一变化可佐证良渚文化时期 A.人口总量增长迅速 B.劳动分工不断扩大 C.逐步迈入文明时代 D.社会生活逐渐稳定 2.在早商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城市,周边城市聚落、大型建筑、背铜器及贵 族墓葬,均与中原核心的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类同。从中商时期开始,与中原关系密切的 周边城市纷纷衰落或消亡。到晚商时期,商王朝的西部和南部甚至出现了与之匹敌的青铜 文明。这一变化反映出商朝 A.中心城市转移 B.地方控制削弱 C.中原文明扩散 D.统治区域扩大 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6页) 3.《毛诗序》云:“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 兴也。”《左传》《国语》中的赋诗多出现于“聘”“盟”“会”等重要场合。晋国使臣 韩宜子想通过郑六卿赋诗来看其个体情志,进而窥探郑国的国祚与国志。这折射春秋时期 的“诗”中蕴含 A.鲜明的史政意蕴 B.深刻的人文情怀 C.传统的礼乐思想 D.突出的现实主义 4.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中提到“吏有五善:一曰中信敬上,二曰精廉毋谤,三曰举事审 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并提出“怒能喜,乐能哀,智能愚,壮能衰, 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强良不得”。该史料可以佐证当时官吏考核 A.坚持礼法并重 B.淡化才能功绩 C.吸纳儒道思想 D.背弃法家主张 5.西汉后期,请托行为对察举、监察等政治运作的渗透并不严重,也没形成成熟的请托互利 网络。东汉时期,请托风气逐渐盛行,利益交换是请托行为展开的前提,举主举子、门生 故吏、州郡豪族等皆是其中的重要角色。这一变化 A.根源于行政体制的调整 B.推动门阀士族不断发展 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D.加刷了外戚与宦官专权 6.有学者认为:“魏晋玄学回到儒经原典,又综合老庄等学说,追寻作为名教本原的天道由 来及意蕴,阐发名教所蕴的圣人本意或名教体系的合理状态,实际上与董仲舒当年以笼罩 宇宙的天道来统一人间秩序一样重要而急迫。”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玄学 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承袭了老庄的思想精粹 C.形成了严密的思辨体系 D.拓展了儒学的发展空间 7.唐制规定,百司政务裁决的主要渠道是门下省对奏抄的审读,皇帝并不发表具体的意见, 仅表示认可。自开元以来,越来越多使职差遣以奏状的形式直接向皇帝呈报政务,侵占和 承担了部分原属六部百司的政务处理权。这一变化反映出 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B.政务运行适应现实需要 C.中枢异化强化监察力度 D.行政流程混乱影响效率 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6页)高中202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历史答题卡 蝉名 班级 贴条形码区监考员贴)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噬线框外): 专号 1.苍越i,专生先报白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