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 1.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政治、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的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这表明分封制( ) A.扩大了周天子的直属区域 B.是奖赏开国功臣的需要 C.主要目的是监控少数民族 D.意图建立王畿的“藩屏” 2.河姆渡遗址发现成堆的稻谷、谷壳、稻叶、稻秆等,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在江南地区稍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稻谷的遗迹有较为普遍的发现,在吴县草鞋山遗址发现的碳化谷粒,证明早在7000年前,我国就开始人工栽培水稻。以上事实表明我国( ) A.水稻种植足以满足民众生活 B.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基本奠定 C.江南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 D.先民对世界农业发展贡献巨大 3.史载“殷人尊神”,大事小事几乎无不求神问卜。周人灭商后,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亲”的理论。这一变化( ) A.奠定了宗法制的思想基础 B.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重塑了政权的合法性来源 D.标志着人文精神已经成熟 4.良渚古城底部铺有40~60米宽的多层石块,为上方草包泥式的高台奠定了坚固的基础,高台之上有宫殿遗址。古城外约8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多座人工堆筑的高地,其上均是聚落遗址,但没有发现类似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大量干栏式建筑遗存。这集中反映了( ) A.南方巢居建筑文化的演进 B.城市营建遵循儒家礼制 C.民居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D.良渚文化阶级分化明显 5.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 ) A.黑陶 B.彩绘陶器 C.玉器 D.骨器 6.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岗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B.南北方的生业经济相似 C.早期国家势力向北扩张 D.区域文化可能存在交流 7.从新石器时代遗址来看,辽宁阜新沙拉乡查海村的氏族遗址中心有一条龙,它是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摆塑而成的;湖北黄梅县白湖乡张城村焦墩遗址,西北部有用不同色彩的河卵石摆塑的巨龙形状;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也出土了陶盘彩绘龙。这说明新石器时代( ) A.各氏族都出现龙图腾 B.龙的形象源于神话传说 C.已经产生龙崇拜观念 D.区域文化交流活动频繁 8.周武王褒封先代之后,称为“三恪”,以示对先代君王的尊敬。对此,《论语》指出:“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据此可知,“三恪”之封( ) A.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B.强化了周朝的中央集权 C.反映出对殷商平民的优待 D.意在扩大王室宗法范围 9.据统计,良渚文化玉器的品种至少有61种之多,按其功用可分为:礼器、装饰品、组装件和杂器。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画花纹和镂孔。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良渚文化呈现早期国家特征 B.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私有制 C.原始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 D.良渚文明手工业技术发展水平较高 10.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目前所见龙山文化最大的城址。古城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重结构组成,城防设施完备,规模宏大。石峁人在修建城墙过程中,将玉钺(兵器)、玉牙璋(礼仪性兵器)等玉器嵌入墙体或埋入墙根,有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希望城址安稳永固。由此表明,当时( ) A.定居生活出现 B.建筑技术明显进步 C.私有制已产生 D.国家形态初步具备 11.后套木嘎遗址位于吉林大安市红岗子乡永合村西北约2公里的一处沙岗上,考古发掘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26座,其中5座伴有随葬器物。以M092墓葬出土的遗物最为丰富。由此可见当时该地( ) A.阶级矛盾对立较为突出 B.殡葬文化已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