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50215

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 课件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16711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三首,西林,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题 西 林 壁 宋代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西 林 寺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比一比,再组词。 缘( ) 绿( ) 隐( ) 稳( ) 侧( ) 测( ) 峰( ) 锋( ) 题西林壁 墙壁 疏通字词,理解诗意。 书写题写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连绵起伏的山岭 巍然耸立的险峰 岭 峰 远 近 高 低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真实的全貌 因为 因为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则山峰耸立。 无论是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外貌是各不相同的。 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是因为 身处在这层峦叠嶂的庐山之中。 看成岭 成峰, 各不同。 庐山真面目, 只 身在此山中。 横 侧 远近高低 不识 缘 第一、二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站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景物就不一样。我们要学会 从多个角度看事物。 以上五幅关于泰山的不同角度的图片 ,是不是一样?有什么不同? 这一只钢笔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何不同? 第三、四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要全面、客观、正确地看待事物, 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还要亲自去观察、体验。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成岭 侧 成峰, 远近 高低 各 不同。 不识 庐山 真 面 目, 只缘 身在 此 山 中。 (轻读) (强调)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