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国家规模与集权程度的发展曲线 ·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思考】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处在这条曲线的低谷期?为什么隋唐时期是波峰期? 国家分裂,政权更迭, 社会动荡,经济较为凋敝 官僚出现士族化倾向, 集权体制受到影响 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与官僚政治 的进一步发展 目 录 选官制度的变化:从察举到科举 中枢体系的变化:三省六部制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赋税制度:租调制到两税法 第三部分 中国古代历代选官制度是如何变化的? 材料四:今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 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商君列传》 材料三:“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书·武帝纪》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一、选官制度的变化:从察举到科举 中国古代历代选官制度演变 时代 选官制度 选拔标准 先秦时期 世卿世禄 血缘 战国至秦朝 军功爵制 军功 两汉时期 察举制 孝廉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 隋唐至明清 科举制 才学 1、中国古代历代选官制度变化 一、选官制度的变化:从察举到科举 2、隋唐科举制度发展过程 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明经科:对经典古籍,儒家经典的记忆和背诵 进士科:时策(对时事的看法),唐玄宗时期增加诗赋 一、选官制度的变化:从察举到科举 隋唐时期为何会出现选官制度的变化? 1、九品中正制 阅读教材第40页的“历史纵横”,概括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1)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下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 (2)地方大族操纵人才选拔 材料一: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 ———《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五十四》 一、选官制度的变化:从察举到科举 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初期影响: (1)为曹魏政权选拔了大量的人才 (2)评议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后期影响: (3)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标准:家世、德才、→门第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1、九品中正制 隋唐时期为何会出现选官制度的变化? 一、选官制度的变化:从察举到科举 从统治阶层内部的关系来看,庶族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自己卑微的政治地位。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阶层,经过了社会剧烈变化,其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受到明显的减弱和下降。统一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一方面需要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另一方面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之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以实现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摘编自《图说科举制度》 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