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认识10》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10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如下几个层次的活动:一是通过呈现10个小朋友做游戏的画面,引导学生用正方体表示图中小朋友的人数,体会10是9后面的一个数,9添上1是10,10也是由相关事物数量抽象的结果;二是结合拨珠操作,引导学生体会10作为计数单位的意义,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同时介绍10的读写方法;三是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把10个物品看作一组是十分常见的生活现象,从而感受把10作为一个计数单位的合理性;四是利用在直线上表示数,引导学生在读数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10,能接着数知道9添上1是10,能借助计数器理解计数单位“十”,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根据课程标准,一年级学生应初步认识数的概念,包括自然数10。这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识别这个数字,还能理解它所代表的实际数量意义。学会用数字符号来表示具体的数量,这是从具体到抽象的重要跨越。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能在给定的情境中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数字来表达数量。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活动中初步形成数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 重点 能正确理解数量10以及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难点 能借助计数器理解计数单位“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1.下面哪组可以搭得最高,在( )里画“○”。2.把每组中不同形状的那一个圈起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我们已经认识了0~9各数,今天我们继续认识10。板书课题:认识10 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独立思考,回顾图形与几何的经验,完成任务。 用学生感兴趣的丢手绢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任务一:在真实情境中数到10师:观察这幅图,数一数,图中有几个人?师:9 人添上 1 人,是不是10人呢?摆一摆,说一说。师:生活中经常把 10 个物品分为一组。请你看着图说一说图中的意思。师:你还见过10个一组的物品吗? 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学生1:草地上围坐成一圈的有9人,再添上丢手绢的小朋友是10人。学生2:我先摆了9个小方块,又摆了1块,一共是10块。学生3:1袋有10包。学生4:1捆有10支。学生5:超市里买的饼,一袋有10块。学生6:橡皮1盒有10块。 通过同桌交流及集体交流,能知道9再添上1是10。 任务二:认识计数单位“十” 师: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师:十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什么?师:10和我们之前认识的数字有什么不一样?小结:是的。10是一个两位数,而且是最小的两位数。而且10个一就是1个十。十位在个位的左边。 学生能在计数器上表示10,认识计数单位“十”。学生1:从个位数起,1、2、3、4、5、6、7、8、9、10,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拨1颗珠子。学生2: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就是10个。学生3:它由2个数字1和0合在一起组成的。 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能够在计数器上拨出1个“十”,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并且认识“十位”。 任务三: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师:请你在直线图上按顺序读一读。思考:10和9相比,谁大? 学生能借助直线图正确数数,知道10是比0~9其他数更大的数。学生读数。学生1:10比9大,因为它在9的后面。学生2:10比9大,因为10是9添1得来的。 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10比9大的道理。 任务四:10的书写师:请你观察10的占格,你能独立写出漂亮的10吗?试试吧。 师:写10时,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学生能借根据已有写1和0的经验,分析10的书写风格及写法。学生独立写数。学生1:10是由1和0组成,1在左,0在右,写10的时候和写1和0时的写法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