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以内数的加与减教学设计 课题 做个加法表 单元 6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观察、比较中发现10以内数加法算式的规律。 2.学习内容分析: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有序思考的意识。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新知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整理一下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复习导入,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主动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讲授新课 新知探索 任务一:制作加法表并探索其中的规律。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 学生分组写卡片,教师巡视指导困难学生。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 师:这么多算式,看起来很乱,我们能不能整理一下?谁来说说你会怎样整理? 师:同学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找到这么多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和自己的同伴合作。找一找,排一排。 (1)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一排。 (2)加法算式中含有5的,排一排。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你能根据刚才的规律补充完整 下面的表格吗?课件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 小组合作任务: 1.学生观察,自己找规律。 2.小组内说说你发现的规律,教师巡视。 3.指名代表汇报,集体评价。 4.观察加法表,找规律。 5.指名汇报发现,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横着看第一个数递减,第二个数不变,和递减。 竖着看第一个数递减,第二个数递增,和不变。 斜着看第一个数不变,第二个数递增,和递增。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学会思考,懂得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课堂练习 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算一算。 填上加法算式,使得数等于图案中间的数。 习题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以内数的加与减》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10以内数的加与减》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 2.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 3.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能描述加、减法运算的含义,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口算简单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探索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三)学生认知情况 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认识10 以内的数、加法与减法的意义、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单元目标拟定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多样化方法的过程;能选择合理的运算策略,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