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55192

8.1《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225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学习目标: 1、以“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体会并把握诗人的情感。 2、理解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3、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表现手法。 教法学法:诵读法、点拨法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 在唐朝,诗歌流派纷呈,诗歌种类繁多。其中离别诗是众多诗人经常吟咏的题材。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表达的感情也不尽相同。 唐朝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但有一个诗人,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他———就是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李白又是如何告别朋友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背景资料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了这首诗歌留给东鲁的朋友。 三、朗诵诗歌(听录音,自由读) 要求: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理清诗歌思路与诗歌结构(梦因-入梦-梦境-梦醒-感悟) 四、赏析全诗 一 )诵读并赏析①段  1、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 为何开篇要先“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 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 作者用衬托、对比和夸张来写天姥山的。现实的天姥山当然不如五岳,而李白却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更高大,连著名的天台山也好象要拜倒在天姥山的山脚下。李白写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这样写使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丽、奇特。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1、 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在诗人笔下,天门打开前后的景象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是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声响,后者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2、作者极力描写神仙世界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为梦醒的感叹张本。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 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 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请同学们朗诵第三段,看看作者都感叹了些什么——— 作者感叹,世界万事不过是一场游仙的幻梦,还是骑着白鹿去寻仙访道的好,他的求仙访道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贵的鄙弃和不妥协,是他追求自己的个性自由,不肯趋炎附势的高贵品格的体现。正如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