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57676

第3课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日期:2025-02-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12次 大小:332033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
    (课件网)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草原》 《丁香结》 接触自然 这节课我们在古诗词中欣赏美丽的景色。 任务一: 初读诗词,理解诗意 任务二: 任务三: 品词读句,体会感情 深入比较,技法总结 任务一 初读诗词 理解诗意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zhǔ 停泊 bó 同“现” xiàn dé chán què 书写时不要漏掉右半部分“心”字上面的一横。 左窄右宽,左收右让,注意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左窄右宽,横画错落有致。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使左右部件联成整体。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住,过夜 查阅字典 【注释】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结合注释 题目大意: 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注释】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借助资料 结合注释 指诗人自己 大意: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原野 空阔远大 大意: 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查阅字典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用空格分开“上阙”和“下阙” 词牌名 念奴娇 满江红 定风波 蝶恋花 【注释】词题,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的南面。 地点 时间 事件 题目大意: 夜里经过黄沙岭时创作的一首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结合注释 【注释】横斜的树枝 上阙大意: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结合注释 【注释】用茅草盖的旅舍 【注释】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注释】见同“现” 下阙大意: 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任务二 品词读句 体会感情 1、如果请你各用一个字来表达你读完这两首诗歌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两个字? 2、请抓住这两个字,找出对应的景物,完成思维导图。 3、品词读句,体会感情。 学习单 喜 愁 1、如果请你各用一个字来表达你读完这两首诗歌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两个字? 2、请抓住这两个字,找出对应的景物,完成思维导图。 2、请抓住这两个字,找出对应的景物,完成思维导图。 宿建德江 愁 小舟 烟雾 沙洲 日暮 旷野 低树 江水 明月 2、请抓住这两个字,找出对应的景物,完成思维导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喜 上阙 下阙 明月 别枝 惊鹊 清风 鸣蝉 蛙声 稻花声 星天 雨山 茅店 社林 溪桥 3、品词读句,体会感情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诗人的“新愁”是什么?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来。 ———贺知章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