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 生字认读 生字认读 音序: B 结构: 半包围 偏旁: 户 笔画数: 9 组词: 河水里有许多扁平的鹅卵石。 扁担 扁豆 扁平 音序: D 结构: 偏旁: 扌 笔画数: 组词: 造句: 我们不怕担子重,决定勇往直前。 担子 重担 挑担 音序: Z 结构: 上下 偏旁: 心 笔画数: 组词: 他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志气 同志 斗志 音序: W 结构: 左右 偏旁: 亻 笔画数: 组词: 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会场。 队伍 入伍 音序: S 结构: 左右 偏旁: 丨 笔画数: 组词: 我长大了要当一名教师。 老师 师兄 师父 音序: J 结构: 上下 偏旁: 冖 笔画数: 组词: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海军战士。 军队 军人 从军 音序: Z 结构: 偏旁: 戈 笔画数: 组词: 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战士 大战 战役 音序: S 结构: 偏旁: 士 笔画数: 组词: 战鼓声鼓舞了战士的斗志。 士兵 士气 护士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2.朱德用这个扁担来干什么? 课文理解 队伍会合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关键地。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为什么要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挑粮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远 险 陡坡 陡立 dǒu 陡 你是否见过或走过陡峭的山路?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积极 表现了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想象战士们不怕困难的情景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表明朱德与战士们的装束一样朴素。 外貌描写 文中还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找一找,看能找出几个呢? 带领队伍、巩固根据地、储备粮食、藏起扁担 照样子,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词语? 打着雨伞、穿着雨衣、弹着钢琴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同甘共苦、以身作则。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夜以继日,万分辛苦,晚上也得不到休息,比战士们更劳累。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战士们觉得朱德同志白天去挑粮,晚上熬夜工作太辛苦了。 朱德同志不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而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军长。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战士们都休息了,他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有时一工作就是一夜啊。 战士们心疼朱德同志,一定会劝他不要去挑粮了,你就是战士,你来劝劝。 挑粮山高路陡,朱德同志你不要去了; 朱德同志的年龄比我们大,你好好休息; 朱德同志,你肩上还有更重的担子……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大家见了,心想:_____。从此,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课文理解 你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吗? 是为了在扁担上作记号, 表明这是朱德的扁担。 为了不让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 你觉得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