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63767

第三单元《实际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测试卷--高二思想政治课《哲学与人生》(附答案)

日期:2025-10-3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253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三,单元,实际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试卷,高二,思想
  • cover
第三单元 《实践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测试卷 《哲学与人生》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2.从认识到 ,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上升过程。 3.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避免脱离实际的 。 4. 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 5.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现象以及现象之间的关联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6. 是符合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7.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的 的高级表现形式。 8. 的民族禀赋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9.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 地位。 10.创新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即开拓 ,开创人类认识 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12.下列选项中,与名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3.《列子·汤问》记载,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现象是个别的易变的,认识现象不等于认识本质 ②只有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认识事物 ③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肯定是不正确的 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一定是正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意思是说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现象一定都是以正面的形式表现本质 B.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C.要识别真象与假象,明辨是非善恶 D.假象是以反面的、歪曲的形式表现本质 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了一生的时间,去观察、记录和研究昆虫的家族、特征与习性。他根据观察得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写出了《昆虫记》这部巨著。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 ( ) ①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需要掌握大量的现象 ②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可靠 ③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④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细致的观察奠定了法布尔的成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 ( ) A.坚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 B.坚持学会区分真象和假象 C.牢记感性认识来自理性认识 D.尊重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求知过程 17.“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