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伐檀 目录:读音、文学常识、原文填空、重点注释、翻译句子、通假字、文章理解 给加点字注音 伐檀 寘之河之干 兮 涟 猗 不稼 不穑 三百廛 兮 不狩 不猎 瞻 县 貆 伐辐 河之漘 沦 猗。 三百囷 兮 县鹑 不素飧 兮 文学常识 《伐檀》选自 。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 到 的诗歌 篇,也称 、 ,到汉代,儒家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它是我国 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多以 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 的特点。 、 、 、 、 、 合称为“诗经六义”。 是各地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即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为 和 。共105篇。 即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灵。共40篇。 :铺陈叙述,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类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 “四书”分别为 、 、 、 。 “五经”分别为 、 、 、 、 、 。另外,曾有一本 与以上五本书合称为“六经”,但后已失传。 为“五经”之首。 与“诗经六义”不同的是,君子六艺,指的是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 、 、 、 、 、 。 原文填空 坎坎伐檀兮, 。不稼不穑, 。 河水清且直猗, , ? 坎坎伐轮兮, , 。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 ! 重点注释 坎坎伐檀兮: 寘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 狩: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君子: 不素餐兮: 伐辐: 河水清且直猗: 胡瞻尔庭有悬特兮: 伐轮: 寘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素飧兮: 翻译句子 坎坎伐檀兮: 寘之河之干兮: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不素餐兮: 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含义) 1.寘之河之干兮: 2.胡取禾三百廛兮: 3.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4.胡取禾三百亿兮: 文章理解 1.“伐檀”“伐辐”“伐轮”的更换反映了 。 2.“涟猗”“直猗”“沦猗”的更换写出了黄河水波的变化,反映了 。 3.“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的更换,有力地突出了 。 4.“县貆”“县特”“县鹑”的更换十分形象地突出了 。 5.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旨在表现 。 6.试总结本文的主题思想。 答案: 檀(tán) 干(ɡān) 涟(lián)猗(yī) 稼(jià) 穑(sè) 廛(chán) 狩(shòu) 猎(liè) 瞻(zhān) 县(xuán)貆(huán) 辐(fú) 漘(chún) 沦(lún) 囷(qūn) 鹑(chún) 飧(sūn) 1.《诗经·魏风》 2.《诗经》 西周初期 春秋中期 305 《诗三百》《诗》 现实 《楚辞》 3.四 重章叠句 4.风 雅 颂 赋 比 兴 5.风 雅 大雅 小雅 颂 6.赋 比 兴 7.《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诗经》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三、1.寘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2.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3.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4.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四、1.用斧头砍伐木头的声音 语气助词,多用于韵文的句末或句中,表示停顿或感叹,相当于“啊” 2.同“置” 岸 3.黄河 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 语气助词 4.耕种 收割 5.为什么 谷物 表示很多 古代平民一户人家所占的土地 6.冬天打猎,泛指打猎 7.看到 悬挂 幼小的貉 8.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9.白吃,指不劳而食 10指砍取制作车辐的檀木 11.指直的波纹 12.三岁的兽(幼兽) 13.砍取制作车轮的檀木 14.水边 15.小波纹 16.晚餐,泛指饭食 五、1.叮叮咚咚吧檀树砍啊。 2.河水清清水面起波纹啊。 3. 既不耕种也不收割。 4.为什么要收取三百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