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第五章 物态变化 5.4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升华和凝华 (2)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中水的多种状态变化。 (3)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2.科学思维: 用类比法分析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科学实验 感知发生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有安全实验的意识。 (2)树立可持继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 教学难点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讲授法 教学用具 碘锤、烧杯、热水、干冰(取干冰时需戴隔热手套,使用专用工具,防止冻伤!)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舞台烟雾效果是怎样形成的? 云团在0°C以上得有大水滴,0°C以下得有冰晶。云团的厚度还得大于2公里。通过飞机或地面火箭、高炮等工具,向云团中播散干冰实现人工降雨。撒干冰为什么就能实现人工降雨? 下霜了!初冬的大地披上了白色的纱衣,树枝上挂满闪着白光的银须,小草变得毛茸茸、亮晶晶的,在朝阳下反射着点点光芒(如图所示)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 演示实验 材料 ◆ 碘锤 ◆ 烧杯 ◆ 热水 演示实验 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固态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碘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将锤形玻璃泡从水中取出。 仔细观察,冷却过程中碘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实验可以看到,固态的碘受热后,容器内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碘蒸气遇冷后变成了固态的碘。 物理学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sublimation),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华(deposition)。 实验中,固态的碘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是碘的升华;冷却后从紫色碘蒸气变成碘颗粒,是碘的凝华。北方的冬天,雪人会一天天变小,其中就有雪的升华。 常见的霜、雾凇和窗户上的冰花(如图所示),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就是一种升华现象。 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这也是因为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了。 (二)升华和凝华中的吸热和放热 演示实验 干冰升华 材料 ◆干冰(取干冰时需戴隔热手套,使用专用工具,防止冻伤!) ◆烧杯 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到烧杯中。发生了什么现象?烧杯中的“白雾”是怎样形成的? 干冰可以从固态直接升华成无色透明的二氧化碳气体。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大量吸热,周围的温度快速降低,使周围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这便是我们看见的“白雾”(如图所示) 干冰的应用 (a)舞台上弥漫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形成的舞台特效 (b)干冰常用于生物试剂、疫苗、标本、医药、食品等产品的低温冷藏运输 (c)飞机在云层中撒入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实现人工降雨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这个特点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霜:空中水蒸气放热凝结为小冰晶———凝华 冰花:空中水蒸气放热凝结为小冰晶———凝华 雾凇:空中水蒸气放热凝结为小冰晶———凝华 像熔化和汽化一样,升华也要吸热;像凝固和液化一样,凝华也会放热。 冰熔化———吸热 冰升华———吸热 水蒸气液化———放热 水蒸气凝华———放热 因此,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来吸热降温。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请在图中填写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 家庭实验室 探究家庭电冰箱内霜的形成 电冰箱是家庭生活中重要的电器。如果电冰箱冷冻室门密封不严、开门次数过多、食物含水量较高或设置的温度过低等,电冰箱冷冻室会出现结霜现象,需要我们手动清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