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70072

11 短文两篇 随堂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414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短文,两篇,随堂,练习,答案
  • cover
答谢中书书 一、基础积累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2.古今异义 (1)夕日欲颓 古义: ;今义: (2)晓雾将歇 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 4.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山川之美/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四时俱备/学而时习之 C.夕日欲颓/吾日三省吾身 D.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二、理解鉴赏 1.下面是小语写的《答谢中书书》课堂小记,请你帮他完成。 “①□□□□,□□□□”,陶弘景是这样谈的:“②□□□□,□□□□”是俯仰山水之美;“③[□□□□,□□□□,□□□□,□□□□”是朝夕动静之美;“④[□□□□,□□□□□□□□”是觅得知音之美。 2.无论哪个季节,海南热带雨林五指山景区都是林木苍翠、绿意盎然,正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置身瑰丽宜人的山林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3.【口语交际】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课堂上,小文和小语就作者写景的笔法进行了研讨。请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高阶思维) 小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便从① 、② 两种视角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可谓用笔洗练。 小语:是啊,不仅仅有视角的变化,你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又从前文的③ 景转入对④ 景的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了生命气息。 小文: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于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通过多角度立体感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⑤ 。 4.《答谢中书书》和《三峡》两篇文章在写景时,都用了多种景物描写的手法。请参照示例,选择其中一种,进行简要分析。(高阶思维) 示例:两文都运用了俯仰结合的手法。《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是仰视,“清流见底”是俯视;《三峡》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记承天寺夜游 一、基础积累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 ) 为乐者,遂( )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 ),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 )无竹柏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一词多义 (1)欲 夕日欲颓( ) (2)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解衣欲睡( ) 相与步于中庭( ) (3)寻 寻张怀民( ) (4)空 庭下如积水空明( ) 飞来山上千寻塔( ) 空谷传响( ) 3.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今义: (2)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 5.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面各句中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起:起床 B.念无与为乐者 乐:快乐 C.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空白 D.水中藻、荇交横 交:交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元方入门不顾 B.解衣欲睡/夕日欲颓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肃遂拜蒙母 D.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理解鉴赏 1.本文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人、情、景合一的意境。先写因“□□□□”勾起作者夜游的兴致,再以写实笔法描绘了“□□□□□□□,□□□、□□□,□□□□□”的澄澈的月光,最后用“□□□□,□□□□□”抒发了对世人汲汲于名利而无人赏月的惋惜。(用原文填空) 2.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