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71068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语文》作文分类训练、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式作文、核心素养之创新作文写法训练

日期:2024-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0次 大小:1402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作文,命题,训练,创新,素养,核心
  • cover
第一部分 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 主题二 成长旅程 一、(2020成都) 艾青有一首小诗《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出发”和”到达”,你更盼望哪一个呢?请任选其中一个词语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解题思路: 2020年成都市中考作文题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同时又融入了选题作文的元素。 文题由艾青的一首小诗衍生出两个题目———出发”和“到达”,它们均为行为动词,暗含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出发”为起点,“洁白的浪花”渲染了海员“出发”时的兴奋与对前程的憧憬;“到达”为终点,“铁链的喧哗”暗示了海员经过漫长的航行,与风浪搏击后到达目的地时的激动心情。该题给予考生比较广的写作空间,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话可写。考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相似内容进行叙写,如果写“出发”,写作时要将“出发”后的过程写具体、充实;如果写“到达”,则要突出“到达”之后的体验与感悟。表现真实的人生理想和精神风貌,畅谈成长的历程和感悟,思考生活的意义等都是写作该题的有效主题。 审题立意时,考生要弄清“出发”与“到达”之间的辩证关系,写出深刻。没有“出发”,何来“到达”?“到达”既是上一次“出发”的终点,又是下一次“出发”的起点,人生就是在一次次“出发”与“到达”的交替中得以发展、进步的。写作时,如果从两者的辩证关系入手,可以写“到达”之时对“出发”的回忆、留恋,“出发”之时对“到达”的憧憬、渴慕,如此立意行文,比单纯写“出发”“到达”更有创意,更有深度。 例文参考: 出发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太阳从缭绕的云雾中露出红红的笑脸,似与山顶一般高。 我站在山脚,望着高高的山峰,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登上峰顶!群山连绵起伏,向远方延伸,令人震撼,给人强烈的压迫感,却也让人燃起挑战的激情。我沿着羊肠小道,踩着用石板铺成的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路旁无名的野花合苞待放,我拿着相机记录着一个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来到半山腰,人渐渐多了起来,小道拥挤不堪,寸步难行。太阳也变得火辣,稀疏的枝叶挡不住强烈的阳光,豆大的汗珠接连涌出,浸湿了我的发丝,从额头滑落,砸在台阶上。前方的路变得陡峭起来,不少游客在半山腰停下了脚步,我仍然兴致勃勃地拾级而上。 我渴望到达峰顶,去欣赏美丽迷人的风光,去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诗意。擦擦汗,我继续向上攀登。回望山脚,车和人小如蚂蚁,我心中油然升起强烈的自豪感。越往上走,人越少,与半山腰的拥挤迥然不同。 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到达了在山脚时看到的那个“峰顶”,我靠着仅存的体力,激动地迈向观景亭台。登上亭台才发现,这儿并非山峰的终点,从亭台往上看,竟还有近二分之一的路程。我坐在休息区小憩,心中百味杂陈。 原来我以为的到达并非真正的到达。这到达似乎是下一段路程的开始,意味着新的出发。 我振作精神,擦干汗水,背上行囊,朝着真正的峰顶再次出发。与之前不同的是,我多了份到达的勇气和一定会到达的信心。人生旅途中,没有人知道下一个终点是不是自己要到达的目的地,只有鼓起勇气不断出发的人,才能一探究竟。 夕阳西下,悠悠云彩从身前飘过,昏黄的落日轻吻着晚霞,橘红色的光照在脸上,我朝着我的峰顶,不断出发。 点评分析: 移步换景,层次分明。作者选用登山来诠释“出发”,用登山过程中的见闻、感受来具体表现“出发”后的情景,时冋的变化、空间的转换、登山途中的体验融为一体,移步换景,文章层次分明。 议论精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