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升华和凝华 核心素养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升华和凝华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但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却很陌生,解释其现象的成因更是困难,所以本课设计了关于升华、凝华的演示实验,分别引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实验和图片向学生展示物态变化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够清晰描述物态变化过程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思路是从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樟脑丸入手,引出“人工造‘雪’”这个活动;通过学生对该活动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升华与凝华的特点及定义;紧接着进一步展开碘锤的实验,通过学生的步步推理、论证,最终由现象概括出升华与凝华的条件;在学生对升华与凝华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由浅入深地引入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锻炼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简答时的语言组织能力,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科学思维 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科学探究 观察探究“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原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 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学突破 略(见“教学设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课件(霜、雪、雹等自然现象,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不锈钢饭盒、水槽、黑色小托盘、干冰、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松树枝、樟脑丸碘锤、火柴、胶头滴管、烧杯、水、新旧灯泡(旧灯泡需是发黑的)各一个;八年级物理教学光盘 学生准备 1.预习教材上的活动,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收集生活中有关升华与凝华现象的实例。 2.酒精灯一个、铁架台一个石棉网一个锥形瓶一个、瓶塞一个松树枝一根樟脑丸若干、碘锤一个、火柴一个胶头滴管一个、烧杯一个、水、新旧灯泡(旧灯泡需是发黑的)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观察: 一只干燥的不锈钢容器,现在将装有某种物质(干冰)的塑料袋放入其中,请大家观察一下,过了一会儿后,在容器壁上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生观察、回答。 提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 这种白色的物质是什么状态的 让学生摸一摸。 提问:请大家猜猜看,这种白色的固体可能是什么 它又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 学生猜测:水蒸气。 讲述: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在实验中,水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由此可见,气态与固态之间也存在着某种联系,也可能发生某些变化。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来共同研究的问题。 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二、升华和凝华 物质可以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那么反过来,是否也可以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点评: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见到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吗 学生举例: 1.樟脑丸变小了,变小的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2.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而冰冻的衣服却能变干,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气态的水蒸气。 3.堆雪人:一段时间后雪人变小了,固态的雪直接变为了气态的水蒸气。 …… 讲述:以上这些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升华。 点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 展示:冰雪的图片。 提问:这是一幅关于什么的图片 学生回答:冰、雪。 冰和雪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学生回答;都是水的固态形式。 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