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速度 核心素养 1.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他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学生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 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和测量速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初二物理教材中第一次涉及到要求比较高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而速度公式的得出又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由于有初一甚至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做铺垫,学生对速度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以一个合适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确实从方法上去理解这两种比较速度方法的合理性,需要在引导技巧上有所突破。 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能够较方便地测出速度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做“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设计表格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实验中的缺点并迅速想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的能力。本节课对公式、复合单位、单位换算以及规范计算的格式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生活 物理 社会”中也给出了极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案例,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 特别关注“活动5.2 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教学,在要求学生提出比较从同一高度释放的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案时,可充分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观看游泳比赛时,观众和裁判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前者用的方法是看谁游在前面,即在相同的时间内,谁通过的路程长,谁就运动得快;后者用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通过相同的路程,谁用时短,谁就运动得快。通过“活动5.3”应使学生体会到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的有关。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方法的学习,学生第一次用物理方法来学习控制变量法,并由此进一步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并引导学生自己谈谈理由,以此培养学生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密度、压强、功率、电功率等概念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科学思维 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科学探究 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探究问题的良好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培养学生完成物理计算题的解题习惯。 难点 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 教学突破 通过两个活动展开课堂教学,从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上引入速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展台、自制PPT课件。 2.视频:《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蜗牛爬行。 3.大小纸锥各一个、长软尺一根秒表一块、汽车速度计的模型、气球等;收集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数据。 学生准备 1.大小纸锥各一个、米尺一把、秒表(或手表)一块。 2.课前预习: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 什么是速度 它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分别是什么 如何测出纸片下落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引入课题 播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视频,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视频,让学生比较两动物的运动快慢。 提出问题:观察并比较哪种动物运动得快。 引入课题:“速度”。 点评:通过猎豹追小动物引入本节课,把学生引入探究情境中,激发其探究动机和求知热情。 二、活动5.2 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演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