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80994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136960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课,土地改革,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2课 抗美援朝 政治上 军事上 经济上 冯法祀以新中国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作的红色经典作品《控诉会》 名画解读 新中国成立前后,冯法祀赴京郊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创作了大幅油画《控诉会》。 画作的中心人物———老人”站在桌子上控诉,神情激愤;几位农民怕他在桌上站不稳,急忙上前扶着他的腿。这样的细节,没有亲身经历此情此景的人是构想不出的。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回顾:那些年,党的土地政策 ———耕者有其田 解放战争时期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目录 土地改革的原因 一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全国土地改革前 农村耕地占有状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 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 耕地(%) 50%以上 14% 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人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人土地耕种,或出卖-部分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 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封建土地制度 不劳而获 坐享高额地租 劳而无获 深受剥削 地主 农民 知识点一 土地改革 1、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时,新解放区未完成土地改革。 ②封建土地制度下,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情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③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土地改革的过程 二 知识点二 土地改革 2、过程 (1)时间 (2)法律依据 (3)内容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实施过程 (5)成效 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房屋、农具牲畜等,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1950-1952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合教材13-14页,完成表格。 ①新解放区分批进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②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没收土地烧毁旧地契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 农民分到土地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 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八上教科书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 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 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课本 P15《相关史事》 类别 不同点 相同点 所有权 阶级关系 产品分配 地主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不存在剥削 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归地主 劳动成果 归农民 土地都是私有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