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电磁波及其传播 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波的基本特征 了解电磁波 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谱 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 知识点 波的基本特征 知1-讲 感悟新知 1 1. 波的五个特征(如图所示) 知1-讲 感悟新知 (1)振幅:我们把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作振幅,用字母A 表示,单位是米(m). 振幅反映了波源振动的 强弱. (2) 周期: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叫作周期,用字母T表示,单位是秒(s). 知1-讲 感悟新知 (3)频率:波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用字母f 表示,单位是赫兹(Hz), 常用单位有千赫和兆赫,1 MHz = 103 kHz,1 kHz= 103 Hz. (4)波长: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叫作波长,用λ 表示,单位是米(m). (5)波速:波的传播速度,它是反映波传播的快慢的物理量,用字母v 表示,单位是米/ 秒(m/s). 知1-讲 感悟新知 2.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f=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识拓展 波的传播过程中,同样有波速v,为了方便计算,我们选取一个波长(λ)作为运动的路程(s),选取传播一个波长所对应的时间———周期(T)作为运动的时间(t),于是得v== =λf. 感悟新知 知1-练 如图2 所示是一个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 观察此图可以知道声源的振幅是_____m; 波源振动的周期是 _____ s;波源振动的 频率是_____ Hz. 例 1 0.3 0.4 2.5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在识图的基础上,围绕波长、波速、频率、周期的关系解题. 解析: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作振幅,图中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30 cm,所以振幅就是30 cm,即0.3 m;频率是波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图中波源振动一个周期是0.4 s,则其频率f= = =2.5 Hz. 感悟新知 知1-练 1.[常州校级模拟] 我国自主研发的长波雷达能探测到隐身飞机,这种雷达使用的电磁波频率在30 MHz~300 MHz之间. 若某型号雷达使用频率为200 MHz 的电磁波,则该电磁波的周期为( ) A. 5×10-9 s B. 2×10-8 s C. 5×10-6 s D. 5×10-3 s A 知识点 了解电磁波 知2-讲 感悟新知 2 1. 电磁波的预言和证实 (1)预言:麦克斯韦(英国)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2)证实:赫兹(德国)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2. 电磁波的实质 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 磁场. 知2-讲 感悟新知 深度思考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电磁波? 深度理解 当导体中电流迅速变化时,导体周围空间会有电磁波产生,并周期性向外传播.例如直流电开关闭合或断开的瞬间、交流电等都会产生电磁波. 知2-讲 感悟新知 3. 电磁波存在的空间 从地球表面到遥远的太空,处处充满了电磁波. 感悟新知 知2-练 [济宁开学] 关于电磁波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 导线中没有电流,可以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B. 导线中有电流,就可以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C. 导线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就可以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产生电磁波 例2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析:导线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就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电磁波. 答案:C 感悟新知 知2-练 2. 下列现象中不能产生电磁波的是( ) A. 电冰箱的电路接通或断开时 B. 发声的电铃 C. 发声的电声喇叭 D. 木棒不断敲击鼓面 D 知识点 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知3-讲 感悟新知 3 实验体验:如图3 所示,打开收音机,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导线的一端固定到电池的一端,导线的另一端和电池的另一端时断时续地接触时,听到收音机发出“咔咔”声. 知3-讲 感悟新知 分析思考 导线时断时续地接触电池时,听到“咔咔”声的原因,说明了什么? 采用转换法说明产生了电磁波. 分析结果 导线时断时续地接触电池时,其中有变化的电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