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84800

5.3善用法律(课件19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日期:2024-11-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316497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善用,法律,课件,19张,PPT+,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善用法律———依法维权,还“静”于民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三框题的内容。学生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与违法犯罪相关的知识,本框题则侧重从“用法”的角度来引导学生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法律问题、应对 违法犯罪,由此提高其用法的自觉性、科学性。 学情分析 1. 知识结构本节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的学习,对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法治素养和思辨能力,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新知识点进行梳理、分析,并作出基本的价值判断。2. 认知结构但作为未成年人,八年级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涉世不深,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认知更多停留在书本案例、新闻之中,虽然平时可能有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经历,知道一些维权方式,但缺乏对有关部门或法律服务机构的了解,因此难以付诸行动切实有效维权;另一方面,这些未成年人面对违法犯罪时,受心理及生理因素的局限,普遍存在不敢或不善于应对的反应。本节课将通过情景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引领学生在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时,理性思考,依法维权,善于斗争,为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结合民法典以及相关生活中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手段,尊重和维护他人合法利益,增强自身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法治观念、责任意识)。(教学重点)2.通过了解身边的法律服务机构,使学生学习法律援助的相关内容,由此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认同感,进而对法律产生敬畏和尊崇(政治认同、法治观念)。(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结合调查,导入情境 1.谈话导入2.出示调查表,引出课题:善用法律之“依法维权,还静于民”。 以学生生活体验出发,设计本课议题,引发学生共鸣,提高探究欲望。 环节二:“忍与不忍”,维权依法 (一)“忍”不了1.情景一:“歌声嘹亮”———同学们的晚自习被隔壁小公园里的歌声严重打扰,经检测,传到教室的噪音经常高达100分贝。思考问题:同学们哪项合法权利被侵犯?我们该如何处理?不能“忍”1.说说你想到的维权方法。2.当沟通、协商无效,引出法律救济。3.明确诉讼的含义及地位。 通过讨论与学习,学生认识到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依法求助,其中求助的一般过程———沟通协商、再向公安机关求助,最后一步才是诉讼。明确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环节三:“告与不告,维权有法 (一)需要“告”1.新闻:安溪首例噪音案件审结。 (二)怎么“告”1.小组合作,解决以下问题:(1)作为中学生,我们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 但想要依法提起诉讼,要做哪些准备?哪些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相关的法律规定?(2)我们应该向哪些部门或者法律服务机构寻求帮助?(3)如果我们无力承担律师费怎么办?2.了解法律服务机构的作用。 3.明确三种诉讼方式的适用范围 1.以安溪噪音案为例,激发诉讼信心。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诉讼准备过程,在关注书本知识的同时,懂得法律服务机构的作用。2.观看视频,联系生活,明确法律援助的有效方法。3. 通过比较区分,明确此案例应提起民事诉讼,拓宽学生眼界,形成政治认同,树立法治观念。 环节四:“管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