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次综合测试 (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50分) 请阅读下面选段,回答1-3小题。 ①立春,万物破土破冰破壳而生;立春,万物向阳向光向上而生。这是大自然醒来后的第一声耳语。②早春的茶园中,千万粒新芽迫不急待地探出头来,带来一抹抹新绿;早春的森林中,一棵野生菌的菌丝搭上春风的列车,已旅行了数千米,加速着生命的轮回;早春的海洋中,座头鲸在阳光下喷出“彩虹”,为春天的到来而欢呼鹊跃……③“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此时,芽一般鲜嫩的孩子们在做什么呢?有孩子走进早春,用指尖触摸到春的萌动吗? 1.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①破壳( ) ②野生菌( ) 2.第②段中有两处词语书写有误,请你找出来并更正在下面横线上:(4分) , 。 3.追溯字源,可知字义。请你结合下面的图文,推断“春”的字义。(3分) 字源追溯 字义解读 图一中两株小草和一株新芽围绕着太阳,能够想象到春天到了,阳光温暖,草木初生的情景。后来,这个破土而出的新芽变为了“屯”。春,字形由“艸、屯、日”构成(如图三),表示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他在大会上的发言逻辑严密、语重心长,令人信服。 B. 春天来了,大地万象更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C. 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他都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D. 听到这个好消息,他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B.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城市的名片。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B.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明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7. 综合性学习。(8分) 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彼此,增进友谊,班级决定举办一次“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请分别写出一个(句)与交友有关的成语和古诗词。(4分) ①成语: ②古诗词: (2)请你围绕班会活动主题,设计两个活动环节。(4分) 古诗文默写填空(22分) (1)在论及“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时,小吴脱口而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 , 。 (2)夕阳西下, 。(3) ,风正一帆悬 (4)曹操《观沧海》中的 “ , ; , 。”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5) 《天净沙·秋思》中用宁静美好的景色来反衬孤寂悲苦心情的句子“ ”。 (6)韩愈因事被贬,贾岛作《寄韩潮州愈》以慰之,诗云:“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与其有异曲同工之效。 二、阅读理解(50分) (1)现代文阅读(34分) 故乡的冬 ①故乡的冬,是北风掀开帷幕的。 ②立冬过后,一阵阵北风,打着唿哨,携着一场场寒流,在山谷穿梭,把秋渲染得五彩缤纷的色彩,一点点地带走。四周的山峦化作天然屏障,也抵挡不住风的决绝,北风依然越过土墙,穿过门缝,吹进我们的衣裳,让人体会到俗语“冷在风里”的况味。 ③故乡的冷,是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